跨年夜氢气球燃爆,真相竟是这样?
跨年夜氢气球燃爆,真相竟是这样?
2024年12月31日跨年夜,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万达广场发生了一起氢气球燃爆事件,现场多人受到轻微灼伤。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氢气球安全性的关注。
氢气球之所以容易发生爆炸,是因为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当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4%-75.6%时,遇到明火、静电等火源便会迅速燃烧,瞬间释放大量能量,造成爆燃。爆燃的瞬间温度可以高达千摄氏度,这样的高温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烧伤,烧伤面积和深度越大,感染风险和愈合难度就越高,甚至可能需要多次植皮手术,影响生活质量。此外,爆燃时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可能造成呼吸道损伤,引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近年来,氢气球爆燃事件屡见不鲜。2023年12月31日,湖北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众人集体放飞大量氢气球庆祝跨年夜,不料气球升空后接触到电线爆炸起火,导致多个社区停电。2021年2月18日,江苏镇江一公园门口发生氢气球燃烧事故。现场画面显示,流动摊贩手中售卖的氢气球瞬间爆燃。民警表示,事发时一位抽烟老人路过,风把气球刮到老人手里的烟头上,引发爆燃,老人和一名小孩受轻伤。
针对氢气球存在的安全隐患,多地已出台相关监管措施。2024年12月30日,武汉市公安局发布《关于跨年夜期间禁止升放氢气球的安全提示》,明确禁止在公共场所升放氢气球。警方提示市民群众,严禁民用轻气球使用氢气作为充装气体;严禁携带使用氢气充装的气球和带有金属箔系带的气球进入人员聚集区域和大型活动现场。2024年12月31日,郑州市公安局也发布了《关于跨年夜禁止升放氢气球、孔明灯安全提示》,强调氢气球、孔明灯升空后不能控制,如果降落到人员聚集区域,或工厂、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或触碰高压线路,极易引发火灾隐患。
为了预防氢气球爆燃事故的发生,专家建议:
- 尽量避免使用氢气球,优先选择氦气球。氦气属于惰性气体,更安全。购买气球时,一定要确认商家使用的是哪种气体。
- 在持有氢气球或它们在附近时,务必保持与明火(如打火机、烟花等)以及高温物体(如暖炉、热灯泡等)至少几米的距离,尤其要注意户外暴晒,避免气温过高导致爆燃。
- 轻拿轻放氢气球,避免与衣物、头发等物体剧烈摩擦。尽量穿棉质衣物,减少静电。
- 不要将气球绑在孩子的手腕上,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如地铁、公交车等)带气球,以防万一发生爆燃能迅速逃离。
如果不幸遇到氢气球爆燃,及时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记住“冲、脱、泡、盖、送”这五字原则:
- 冲: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关键是快速降温,冲洗15至30分钟,以减轻损伤。
- 脱:如果衣物与伤口粘连,尽量小心脱去,必要时用剪刀沿着伤口边缘剪开,以防进一步损伤。
- 泡:把受伤部位浸泡在15℃至20℃的清水中,持续降温以缓解疼痛。
- 盖: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 送:完成急救后,尽快送伤者去医院,保证其舒适姿势,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氢气球爆燃是一场可避免的灾难,我们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谨慎对待氢气球,选择更安全的娱乐方式。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意外发生时也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让我们一起共同守护生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