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十二雅境&陶麓:新晋网红打卡地
东钱湖十二雅境&陶麓:新晋网红打卡地
东钱湖,这片浙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正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东钱湖接待游客达440.4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旅游总收入更是突破33.07亿元,同比增长15.2%。这片湖光山色之间,不仅有千年宋韵文化的沉淀,更有现代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钱湖的两个新晋网红打卡地——“十二雅境”和“陶麓”,感受这片湖畔的新活力。
陶麓:古村新生,潮流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一条长街串十姓,百条短巷连山湖。”这句诗描绘的正是东钱湖畔的陶公山建设村,如今这里有了一个新名字——“陶麓”。2024年11月,经过精心改造的陶麓正式开街,成为东钱湖畔又一热门打卡地。
陶麓项目坐落于风景如画的陶公山建设村,这里不仅是陶公山的门户,更是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在历史上,陶公山市街曾以各式商铺林立、商业繁荣而著称,留下了“无陶不成市”的美誉。如今,陶麓项目再现了百年古村往日的繁华景象。
漫步古村,保留完好的石屋、石墙、石台阶述说着岁月的痕迹,书香世家酒店、Club313、Bluegaga等40余家入驻商户又为古村注入潮流与烟火气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在这里相互交融、和谐共生,也为游客和村民带来全方位、多元化的新体验。
“以前我们都向往城里的生活。现在村子改造了,环境变好了,城里人都反向到村里来休闲消费了。”陶麓项目开街现场,看着接踵而来的游客,建设村村民胡大爷说,村里的警务室、消防站、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得到了现代化改造,村民们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乡土记忆,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真正让城乡“融起来”、要素“动起来”、村集体和群众“富起来”?“建设村陶麓项目是对未来乡村‘商、旅、居’生活方式深入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我们将全力以赴,与村落共生长,努力将这一项目建设成为引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未来乡村发展的典范以及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板。”对于陶麓项目未来的发展蓝图,东钱湖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刚这样介绍。
十二雅境:宋韵文化,骑行中的诗画
如果说陶麓是东钱湖畔的现代新地标,那么“十二雅境”则是一幅流动的宋韵文化长卷。东钱湖管委会发布的“钱湖十二雅境”,每一处景致都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游客可以骑上自行车,沿着湖畔的骑行道,逐一探访这些充满诗意的景点。
“十二雅境”包括更忆钱湖、财智利民、月波烟堤等多个景点,每个地方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例如,“更忆钱湖”取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展现了东钱湖的历史韵味;“财智利民”则体现了东钱湖畔曾经的商贸繁荣。
文旅体融合,创新中的传承
东钱湖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更在于其不断创新的文旅体融合模式。近年来,东钱湖管委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向“环境友好、动能良好、生活美好的文化型生态型旅游度假区和创新型智慧型都市功能区”这一目标大步迈进。
今年暮春的“一树梨花”,东钱湖稳稳接住了这波“网红经济”的流量。东钱湖管委会借势火速策划“钱湖春来了”花朝节游园大会,举办钱湖音画、雅韵花道、福泉绿茗、花朝酒会、安石墨韵、梨享集市、梨花岸舞七大主题活动,结合利民村的茶咖小店打卡探趣,以“十二花神”盛装登场,点燃了本轮赏花季的高潮,相关活动内容网络点击量超600万次。
东钱湖拥有韩岭老街、南宋石刻群、越窑遗址等珍贵的历史遗存,有史浩、郑清之、王安石等名人雅士的传说故事。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东钱湖“前生今世”特有的宋韵文化。为了让宋韵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的“5·19中国旅游日”主题周,东钱湖管委会发布了“钱湖十二雅境”,每一处景致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如此,骑行者便可以“骑行换景”,欣赏钱湖独有的宋韵之景。
用好“国字号”平台,坚持高质量项目与特色活动双轮驱动,推进东钱湖文旅体发展。自2021年中国青少年帆船示范基地、中国内湖帆船产业实验基地落户东钱湖以来,东钱湖管委会已成功举办全国皮艇球锦标赛、全国中学生帆船赛、全国OP帆船冠军赛、APCC亚太皮艇球俱乐部锦标赛等多个高规格赛事,以体育为媒,展现动感魅力,助力宁波体育强市建设。
近年来,东钱湖管委会打造了“湖泊水上运动、环湖休闲运动、周边山地户外”三大体育旅游空间,深入普及骑行、舟行、步行、车行“四行”钱湖,打响了马拉松、高尔夫、龙舟、帆船、皮艇球、毅行等六大赛事品牌。此外,管委会还深耕月光经济,通过“钱湖之夜”系列活动及夜游产品开发,平衡昼夜客流,激活夜间消费,拉动区域夜经济。
未来可期,智慧与创新的高地
东钱湖的未来,更是令人期待。宁波院士中心自2020年10月创立以来,已集聚“进家”院士150位,对接科技项目近200个,其中,引进落地47个。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物联网、资源循环利用、电化学发光等前沿领域,还通过院士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助力产业升级,为宁波及全国的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9月,东钱湖畔的宁波院士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迎来新篇章。“荟智·堇书房”正式启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以“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首场讲座吸引了百余名聆听者。书房内,院士们推荐和赠送的书籍琳琅满目。未来,这儿将不定期举办顶尖专家的讲座,成为中心服务科创、科普和科教的重要点位。
中心自2020年10月创立以来,秉承“三联三促”理念,即“联院士促资源集聚、联企业促技术革新、联基层促共建共治”,凭借卓越表现,相继获得首批浙江院士之家、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荣誉称号,在全省院士之家绩效评价中连续两年名列第一。
今年上半年,中心充分发挥智力“中枢”作用,当好院士和企业的牵线红娘,已促成13家鄞州区企业与8位“进家”院士建立项目合作关系,其中,4家获批市级院士科创中心,20余项技术难题成功破解。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的一体化物联网卫星通信天线研究科技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的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的高灵敏电化学发光标记物的研发项目等,均已落地宁波。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物联网、资源循环利用、电化学发光等前沿领域,还通过院士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助力产业升级,为宁波及全国的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创智平台建设上,中心通过举办“院士钱湖行”等顶尖学术活动,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在今年5月的“院士钱湖徒步行”活动暨产业发展院士咨询座谈会上,中心与上海院士活动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仅提升了区域科技影响力,还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立足优势资源,中心还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功能,通过党支部联建等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譬如,邀请潘火投创社区、中物科技园参加高端科创讲座,为其拓宽视野、启发思维;联合社会培训力量,为海璟园社区群众进行创新创业辅导;对口支援横溪镇中学、四明山红军小学科普阵地建设……
东钱湖的村落各有其美,且各有一套“致富经”。“艺术乡村”城杨村,自开启“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的发展道路后,村集体年收入实现了从不到10万元到40多万元的跃升。今年8月的溪畔音乐会,在乡村CEO朱金丹的策划下,更是让城杨村的夜经济“燃”起来,创下游客单日接待量超6000人次的纪录。
另外,“网红”利民村在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了“以用促保”。村里已有约50间民房出租,给村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尤其是今年春天的梨花树,10天左右的花期让“村咖”类店铺、民宿及餐饮的营业额分别比平日上升了约40%、20%。
东钱湖的未来,是智慧与创新的高地,更是文旅融合的典范。这片湖光山色之间,正孕育着无限可能。无论是探寻历史文化,还是享受自然美景,东钱湖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快来东钱湖,感受不一样的旅行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