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前血糖控制秘籍:配对式量测+预混胰岛素,轻松应对假期血糖波动
晚餐前血糖控制秘籍:配对式量测+预混胰岛素,轻松应对假期血糖波动
晚餐前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假期等特殊时期,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变化可能导致血糖失控。台湾糖尿病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内科部代谢科主任谢安慈医师建议使用“配对式血糖量测”方法,通过监测餐前和餐后血糖,有助于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波动。此外,谢安慈医师还推荐使用预混型胰岛素,以应对不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大餐带来的挑战,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治疗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配对式血糖量测:精准监控血糖变化
配对式血糖量测是通过量测同一餐的饭前与饭后血糖的差距,来观察饮食、药物是否需做进一步的修正。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餐前血糖:在用餐前量测血糖值,与前一餐至少间隔四小时。如果饭前血糖过高,表示前一餐的饮食有问题,要做调整;如果发现每天的三餐餐前血糖数值都逐漸递增,那可能是基础的胰岛素不足,需要与医疗团队讨论是否药量需要调整。
餐后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经过2小时后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目的是瞭解食物以及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如果饭后血糖过高,表示可能饮食摄取过量、或是药物剂量不足;过低的话,则表示饮食与药物之间没有配合好。
配对血糖:通过比较餐前和餐后血糖的差值,可以评估饮食和药物的效果。建议糖友配对血糖的差距控制在30-50mg/dL之间。
预混型胰岛素:简化治疗方案
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HbA1c比较高时,使用每日2次的注射方案。
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方案: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 U/(kg·d),晚餐前注射。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
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方案: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
0.4 U/(kg·d),按1∶1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晚餐前和早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U,直到血糖达标。
特殊时期的血糖管理策略
在假期等特殊时期,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管理和血糖控制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控制饮食:选择少油、少糖的食物,同时避免大量主食的摄入。如不能避免饮酒,建议尽量饮用少量红酒,拒绝饮用白酒、啤酒,并且要避免空腹饮酒,要警惕酒精带来的低血糖的风险。
适度运动:保持每日适宜的运动量。适合的运动包括慢走(80
100米/分钟)、慢跑(100米/分钟)、骑自行车(815千米/小时),以及健身操、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时间应在餐后30分钟~1小时左右进行,在此阶段运动不易发生低血糖。血糖监测:及时的血糖监测能够提前引起自己和家人的警惕,并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血糖急剧升高或出现低血糖时,都要及时就医,避免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持之以恒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相辅相成的。摒弃“药物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的观念。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用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治疗。
通过科学的血糖监测和合理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的生活。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的治疗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在面对美食和美酒的诱惑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对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