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燕州城:千年古战场揭秘
辽阳燕州城:千年古战场揭秘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东征高句丽,一场决定东北亚格局的战役在燕州城(原名白岩城)爆发。这座始建于东晋元兴二年(403年)的军事城堡,见证了这场激烈的攻城战斗,也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
燕州城,又被称为燕州城山城,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西大窑镇城门口村东的石城山上。它是中国境内保存完好的高句丽时期山城之一,也是东北亚地区5至7世纪防御性城池的重要实例。2013年5月,燕州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燕州城原名“白岩城”,是高句丽中期建设并沿用至晚期的重要防御性城池。在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与高句丽守军在此发生激烈的攻城战斗。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军在攻破辽东城后,乘胜进军至白岩城下。高句丽将领孙代音坚守城池,唐军久攻不下。最终,唐军利用云梯和冲车等攻城器械,经过数日激战,成功攻克白岩城。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唐军的强大实力,也彰显了燕州城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地位。
建筑特点
燕州城的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充分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智慧。城址南北长480米、东西宽440米、周长约2500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城墙用青灰色的水成岩修筑,现存墙面仍然平整牢固,展现了高超的建筑工艺。
城墙外侧共发现马面9座,分为纵长型和横宽型两种类型。马面是古代城墙上的防御设施,可以增加城墙的稳固性和防御能力。城门址发现两处,分别为1号门址和2号门址,是城内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城内东南角是全城的最高点,有一近方形的围墙,俗称“点将台”。这里可能是古代将领指挥作战和检阅军队的地方。在城址的西侧发现马面5座,加上原有位于北城墙上的4座,共9座,进一步增强了城池的防御能力。
文物遗存
燕州城遗址出土遗物丰富,包括大量明清时期的陶资器、高句丽到辽金时期的遗物500余件。主要为各种形制的铁镞和大量的红褐色板瓦、筒瓦和瓦当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军事装备的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和建筑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遗址中还发现了半圆形石碑首,碑(首)额刻“石城凤安保安寺碑”八字。这表明燕州城在历史上不仅具有军事功能,还曾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
文化价值
燕州城遗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古代防御体系、高句丽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州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如今,这座千年古战场已成为辽阳一张闪亮的新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漫步在燕州城的遗迹之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燕州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提醒着人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