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博物馆:28万件文物展现巴渝文明
重庆三峡博物馆:28万件文物展现巴渝文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巴渝文化记忆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渝中区人民路236号,与相邻的重庆市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而庄重的城市风景线。作为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不仅珍藏着11.5万余件套珍贵文物,更凝结着数千年文明的璀璨光芒。
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馆内收藏的28万余件单件文物,涵盖23个文物门类,形成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特色藏品系列。这些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巴渝大地的沧桑变迁,展现着三峡文化的独特魅力。
“壮丽三峡”: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壮丽三峡”展厅无疑是博物馆的重头戏。经过4个多月的闭门布展,展厅于2024年5月18日焕新亮相。321件/套(703单件)来自三峡库区的文物齐聚一堂,其中一级文物37件/套,展品更新率达60%。展览以“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三大主题为基本构架,打造自然与人文内容兼具的综合性全场景式展览。
在“自然奇观”展区,通过大型三维数字展项“三峡形成”,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历史长卷”部分则通过巴国王族的“餐桌”、近3米高的关公像等珍贵文物,展现了三峡地区的历史变迁。在“人文古迹”展区,通过场景雕塑和AI语言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观众可以体验个性化的服务,感受诗人兴会的场景。
镇馆之宝:见证巴渝文明的辉煌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战国铜鸟形尊,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这件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的文物,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展现了巴人精湛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另一件镇馆之宝——巫山猿人下颌骨化石,将人类在三峡地区的活动历史追溯到200万年前。这件早更新世时期的化石,与步氏巨猿牙齿和120种脊椎动物化石一同出土,为研究东亚人属的兴起提供了重要佐证。
东汉景云碑则是三峡地区唯一出土的汉碑,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碑文记述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国迁入汉中、广汉等地,景云为官“政化如神”,深得人民爱戴等情形,反映了三峡地区的政治、地理、移民等史实。碑额正中雕刻妇人倚门像,左右为朱雀和兔首人身像,碑侧浮雕青龙、白虎,碑面打磨光滑,中间为隶书碑文,共13行367字,书法美,雕刻精,保存好,是汉碑中的精品。
四大展示亮点: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博物馆的四大展示亮点——《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大三峡》环幕电影、三峡大坝数字沙盘、互动展示魔墙,将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大三峡》环幕电影则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三峡工程的宏伟壮观。
互动体验:让文物“活”起来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修复的过程,博物馆特别设置了金属、陶瓷两个修复室。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实时观看文物修复工作情况,还可以亲自体验成为“文物修复师”,感受修复文物的乐趣和挑战。
实用贴士:如何玩转三峡博物馆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 门票预约:门票免费,但需要提前网上预约。建议至少提前一天预约,以确保顺利入馆。
- 最佳参观时长:3小时左右。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适当延长参观时间。
- 交通指南:
- 轨道交通:乘坐2号线至曾家岩站下车,步行可达。
- 公交:乘坐145路、152路、181路、262路、322路、338路、829路、862路、881路至学田湾站或大礼堂站下车。
周边探索:一日游完美收官
参观完博物馆,不妨顺道游览周边的其他景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中山四路、李子坝单轨穿楼、鹅岭二厂等,都是不容错过的打卡点。特别是傍晚时分,登上鹅岭公园的瞰胜楼,俯瞰两江交汇的壮丽景色,感受重庆这座山城的独特魅力。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部浓缩的巴渝文化史。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一个故事,每一个展厅都在展现一段历史。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和收获。所以,不妨抽出一个周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亲自探寻巴渝文化的前世今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