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贵州铀矿:中国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功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7: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贵州铀矿:中国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功臣

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东方巨响”震惊世界,也揭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枚改变中国命运的原子弹背后,有一群贵州矿工在默默奉献。

01

发现:偶然中的必然

时间回到1958年,贵州开阳白马洞上空,一架搭载精密探测仪器的飞机正在例行飞行。突然,伽马仪发出尖锐的叫声,地质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里藏着巨大的秘密。经过实地勘查,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白马洞地区不仅蕴藏着铀矿,而且含量极高!

02

研制:五位年轻人的奇迹

消息传到原贵州省劳改局,张发荣、徐德忠、薛鹤定、刘焕忠、阳兰五位年轻人被紧急召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一无外援、二无技术的条件下,生产出中国第一批重铀酸铵——俗称“黄饼”的铀化学浓缩物。

没有先进的设备,他们就用铁锤将1.5吨铀矿石一点点打碎;没有现成的工艺流程,他们就用瓦缸木桶加硫酸氨水反复试验。张发荣老人回忆说:“我们5个人手上都满是血泡,但没有人退缩。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为国家造出‘黄饼’!”

03

突破:从5公斤到45.82吨

1958年,当张发荣将5公斤重铀酸铵样品送到北京二机部三局时,工作人员惊讶不已:“你们怎么生产出重铀酸铵?在全国你们还是第一家生产出这种产品的!”

这一突破迅速引起重视。1959年5月,开阳汞矿正式更名为“国营七六一矿”,成为国家重点铀矿企业。数百名技术人才和工人从全国各地汇集贵州,开始了大规模铀产品生产。到1964年,七六一矿成功生产出45.82吨重铀酸铵,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关键原料。

04

贡献:从“黄饼”到“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时,远在贵州的矿工们或许并未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但他们知道,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已经化作那朵震撼世界的“蘑菇云”。

七六一矿的贡献并未止步于此。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又为氢弹、核潜艇的研制提供了稳定而高品质的铀原料。据统计,七六一矿为全国其他铀矿山输送了各类技术人员超过3000人,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的摇篮”。

05

启示:精神永存

如今,七六一矿已成为工业遗产,昔日的矿洞和厂房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张发荣等老一辈矿工已两鬓斑白,但他们留下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激励着新一代中国人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60年过去了,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禁感慨: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发荣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中国才能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核大国。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