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
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
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民生需求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在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现状与问题
尽管我国在乡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农村校舍因人口流失而闲置,健身器材布局不合理,医护室缺医少药,文化活动室缺乏专人管理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基本民生需求,也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从财政体制的角度来看,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不顺、基层财政能力薄弱、收支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国家乡村发展的重要制度瓶颈。分税制改革虽然明确了中央与省级财政收支划分标准,但对省以下财政体制缺乏明确要求,导致了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纵向财政失衡,形成了事权和财权的错配,导致县乡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成功案例
面对这些挑战,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抓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机遇,引导城市和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以城带乡、以乡带村,让农村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重庆市黔江区立足山区农民医疗服务需求,推动资源、人才、技术、服务、保障“五下沉”,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依托医共体创新打造“名医基层工作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深度下沉,建立城乡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双提升。
在养老服务方面,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现有阵地,打造为老为小为困服务综合体239个,建成运营54个幸福食堂,针对学龄儿童建设“希望小屋”“雏鹰课堂”66个。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整合养老院、社区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服务资源,依托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培养孝老员队伍,为身处山村的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创新探索农村“孝老食堂”互助养老新模式,蹚出了一条县域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的新路径,切实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教育方面,湖北省远安县持续发挥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用,将教联体建设作为县域教育治理基本单元,突出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序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乡镇寄宿制学校,提升设施设备水平,强化优秀师资配置,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专家建议与政策支持
针对乡镇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增加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缓解乡镇财政压力,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需求。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财政支出重点,加大对乡镇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财政管理: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城乡教育、医疗资源的共建共治共通共享机制,实现资源自由流动,提高利用效率和供给质量。
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实际了解老年群体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用差异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取代普遍化的供给方式,提高资源效益。
开展“回头看”行动:摸清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底数,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供支撑。
精准“对标对表”:明确设施整改方向和发展目标。
打通“最后一公里”:充分征集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我国乡镇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真正实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