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听话”的孩子更易得心理疾病,专家呼吁重塑教育理念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8: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听话”的孩子更易得心理疾病,专家呼吁重塑教育理念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特别是那些曾经的"优秀生"出现拒学等心理问题,令家长痛心、亲朋惋惜、网友叹息。那么,心理疾病为何偏好优秀学生?青少年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参与调查的3万多名青少年中,抑郁检出率为14.8%,其中有4%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需要干预。从临床来看,过去初一、初二时首次出现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现在少数五年级学生就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专注于校园大数据心理服务的绿萝心数,对全国2万所中小学校学生测评抽样结果显示,超过16%的学生出现焦虑情绪,超过1/4的学生出现失眠症状,有20%学生受不同程度的学业压力影响,12%学生受不同程度的人际压力影响。从韧性角度来看,接近1/5的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积极认知思维、人际求助能力需要重视。

揠苗助长,"优秀"的孩子变"炸弹"

专家指出,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主要由三大因素造成:生物遗传因素、本人个性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少年来说,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两大因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度关心、过度保护、过多关爱,这反倒害了孩子。这好比对一棵小苗不停浇水施肥,怕它长得慢,再拔一拔、晃一晃,现在这种揠苗助长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名牌大学-好工作"的规划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优秀"的孩子。在不断迎合的过程中,孩子容易失去自我,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这样的孩子,容易自我高度压抑,成为"炸弹",情绪上随时"爆炸"。

重塑智育概念,改革教育评价

专家表示,那些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即18岁以前一直表现为老实、服从或顺从、听话、只会学习、成绩优秀、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得心理疾病。这类孩子基本上非常"听话",他们从小为父母活着、为老师活着,自我被压抑,现在厌学的主要是这个群体。

今天给孩子造成心理负面影响的主要是学业压力。学业压力可能表现为同伴压力。不少家长只看重学习,以分数为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家长也会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孩子学不好,家长可能就会怪老师教得不好,怪学校抓得不严。这导致一些学校非常功利,只盯着分数,不管学生学得开心不开心,有没有学习动力,将来还爱不爱学习。于是,家庭和学校互相加压,形成的压力环境让孩子无处可逃。

让孩子遇见"高峰体验"

专家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自我掌控人生。要回到自然、回到人群、回到生活本身。比如美育,并不是要去学画画、考级,而是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春天看小草萌芽,秋天看叶子飘落,少些功利、孩子自然少些焦虑。

生活是多元的,家长不能把眼光仅仅聚焦在学习上。家长一定要多发现孩子优点,让他们在学习之外的领域拥有高峰体验,体会成就感。这样,即使他们学业不好,也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改变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改变。如果孩子出问题,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家长改变一分,孩子就会改变十分。建设和谐家庭,父母做好榜样。夫妻关系和美,亲子关系融洽,孩子自然就会健康成长。


学生在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陈泽国 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