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新探索:顺德两校以劳动教育培养独立性
幼小衔接新探索:顺德两校以劳动教育培养独立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核心理念。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振华幼儿园与容桂小学,一场以“幼小携手,劳动共成长”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正在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场无缝衔接的独立性培养
每年开学季,大学新生宿舍里总会出现这样一幕:父母们忙前忙后地帮孩子整理行李、收拾床铺,而有的孩子则在一旁充当“旁观者”。这一幕,不禁让人深思:我们的孩子,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学会独立?
在顺德区容桂振华幼儿园与容桂小学,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作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幼小衔接项目的试点单位,两所学校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共同设计了“幼小携手,劳动共成长”主题活动。活动聚焦整理书包、叠衣服、清洁房间等基本劳动技能,旨在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三大亮点:科学推进幼小衔接
这一主题活动有三大亮点:
唱响联合“交响乐”:依托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幼儿园和小学各有侧重地关注儿童身心基本素质的养成,开展相应的班本特色活动。通过联合指导,帮助儿童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唱响衔接“三策略”:以“探究学习”“劳动实践”“交流提升”作为儿童学习的三大策略,将内容与教学法全程融入常态化的一日活动中。通过教研对接,提升儿童自理能力及劳动技能,助力其解决问题,培养良好习惯。
唱响衔接“主旋律”:设计“我是自理小明星”“我是清洁小能手”“我是整理小达人”“我是种植小帮手”四大板块活动,实施全程衔接与重点衔接双路径,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做好入学准备。
家园校协同:共绘独立性培养蓝图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参与活动,两所学校积极倡导家园校协同教育。通过暑假亲子课程、种植、清洁、整理等活动,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动态。同时,开展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21天养成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良好习惯。
成效显著:从知识储备到生活适应
经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儿童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他们在自理能力与劳动技能方面显著提升,展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良好学习品质。这一活动不仅为儿童搭建了平稳过渡的阶梯,还实现了从知识储备到生活适应的无痕衔接,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独立性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接力赛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成就卓著者都具备坚强毅力、独立性等良好个性品质。这表明,独立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重视。
教师:独立性培养的关键力量
教师在培养孩子独立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
- 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 设定合理期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定可达成的目标。
- 给予及时反馈:通过正面鼓励和建设性反馈,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校合作:培养独立性的双引擎
校长在家校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需要:
- 明确合作目标:确保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
- 设计合作机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定期收集反馈。
- 整合各方资源:利用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丰富教育形式。
系统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接力赛
独立性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幼儿园到小学,每一阶段的教育者都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孩子搭建成长的阶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