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必打卡景点:甘肃省博物馆、黄河铁桥、黄河母亲像
兰州必打卡景点:甘肃省博物馆、黄河铁桥、黄河母亲像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1971年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对“铜奔马”(马踏飞燕)的赞誉。这件东汉青铜器,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它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最令人称绝的是,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了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展现了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这件国宝级文物在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如今,每年只有5月1日至10月15日,游客才能在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一睹其真容,其余时间它则在库房中维护保养。
除了“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如驿使图、人面鲵鱼彩陶瓶、头形器口彩陶瓶、莲花形玻璃托盏、八思巴文虎符圆牌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离开博物馆,沿着黄河风情线向西步行约3公里,就来到了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这座建于1907年的铁桥,是中国第一座永久性钢结构桥梁,也是兰州的地标性建筑。它全长233.33米,宽7.5米,由德国泰来洋行设计施工,所有材料均从德国运来。桥身采用四个跨度的拱形钢梁结构,每个跨度由两根钢梁支撑,钢梁上覆盖木板和石板。桥的两侧设有吊索系统,由钢索和吊杆组成,呈放射状分布,既起到了支撑作用,也增添了美感。
中山桥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兰州的交通状况,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该桥被命名为“中山桥”。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增加了拱式钢梁,使其更加美观坚固。2006年,中山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站在中山桥上,可以欣赏到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桥北侧是白塔山公园,山顶的白塔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桥南侧则是繁华的滨河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傍晚时分,桥上华灯初上,与黄河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夜景。
继续沿黄河风情线西行约2公里,就来到了黄河母亲像。这座高2.6米、重40余吨的雕塑,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是全国诸多表现黄河主题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雕塑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母亲手托小舟,象征着黄河母亲哺育了中华民族,男婴则代表着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基座上刻有“黄河母亲”四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
黄河母亲像在1986年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荣获优秀奖,其简洁的构图和深刻的寓意,充分展现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和慈爱。雕塑周围是黄河母亲文化广场,广场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站在雕塑前,可以远眺黄河水滚滚东流,感受母亲河的博大胸怀。
甘肃省博物馆、中山桥、黄河母亲像,这三个景点分别代表了兰州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和艺术创新。它们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之滨,共同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千年沧桑与现代活力。无论是探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感受现代都市的魅力,这三个景点都是你不可错过的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