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规,大考在即
退市新规,大考在即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也迎来了重大调整。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更为严格的退市标准,这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最新的退市规则,包括财务类、交易类和规范类的退市指标,以及主动性退市和被动性退市的区别。
全面注册制落地,新国九条执行下
上市企业亏损几年退市的规定因板块和具体规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沪深主板:
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后续年度仍无法扭亏为盈,即可能面临强制退市。
根据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退市新规,公司亏损且连续两年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第三年仍未达到3亿元,则直接退市。
科创板和创业板:
通常是连续两年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或者存在其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情况,就会被启动退市程序。
创业板的具体退市标准还包括: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等。
综上所述,上市企业亏损几年退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根据具体的板块和退市规则来确定。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退市风险警示,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一、财务类退市指标
1、沪深主板:
公司连续两年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且亏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第三年仍未达到3亿元,则直接退市。
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的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
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值的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2、科创板和创业板:
保持原有的退市标准,即净利润亏损且营收不足1亿元。
一年内财务造假金额达到2亿,或两年内累计超过3亿,公司将直接被强制退市。若连续三年出现财务造假,无论金额大小,都将被强制退市。
二、交易类退市指标
1、总市值:
主板:公司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存在市值退市风险。若实际低于3亿元,则触发退市。
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公司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将被退市。
股价: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低于面值(通常为1元),将被退市。
三、规范类退市指标
1、信息披露违规:若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可能导致退市。
2、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也可能致使公司退市。
3、其他违法行为:如重大环境违法、重大安全事故以及欺诈发行、涉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也可能导致公司退市。
退市可分为主动性退市和被动性退市:
主动性退市是指公司根据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注销《许可证》,一般有如下原因: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定不再延续;股东会决定解散;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破产;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结构、布局。
被动性退市是指公司被监管部门强行吊销《许可证》,一般因为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风险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