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饮食炎症指数越高,中风风险越大:权威研究发布最新发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3: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饮食炎症指数越高,中风风险越大:权威研究发布最新发现

最新研究揭示,饮食炎症与中风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发表在《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饮食导致的相关炎症会增加中风风险,这一发现为进一步预防中风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第一大原因。最新发表于《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期刊的学术研究《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and Stroke in the Us population: evidence from NHANES 1999-2018》指出,由饮食导致的相关炎症会增加中风风险。


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

研究人员分析了4.4万人的健康数据,他们平均年龄为46岁,通过收集对象的饮食信息,计算出饮食炎症指数,分析饮食炎症指数和中风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了与中风最密切相关的6类饮食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铁、酒精,并认为这些饮食因素构成了预测中风风险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饮食炎症指数与中风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关联,随着饮食炎症指数升高,中风发生风险会增加。与饮食炎症指数最低的人相比,饮食炎症指数最高的人群,中风发生风险增加高达87%。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李振并主任介绍,相较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饮食炎症”不为大家所熟知。事实上,饮食炎症指数(DII,又常被称为“膳食炎症指数”)是由美国学者开发,旨在提供一种定量方法,用于评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范围从炎症细胞因子的血液浓度到慢性疾病。根据饮食对6种炎症标志物(如:IL-6、IL-1β等)影响的数据,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正值代表膳食成分有促炎潜力,负值代表有抗炎潜力,0则表示不具有炎症效应。DII总评分越高,饮食促炎作用越强,反之则抗炎作用越强。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2年在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等部委主办的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刊文指出,按照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方法来看,以下5种食物属于促炎食物:

1、过量红肉
红肉,包括常吃的猪牛羊肉,摄入过多的红肉会促进身体炎症反应的发生,还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以及肥胖的风险。

2、加工肉类
肉类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包括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和杂环胺类在内的大量有害物质,过量食用会提高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产生炎症反应,比如烟熏肉、烤肉、火腿、香肠、培根等。

3、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摄入过多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刺激炎症分子的表达,比如精细的主食以及含糖较高的食物。

4、高盐食物
食盐摄入过高不仅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还会刺激炎症反应,对靶器官造成损害,比如烹调盐放得过多、常吃盐渍肉、咸菜。

5、反式脂肪酸
经常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会促进炎症的发生,比如含有起酥油的面包、含有植脂末的奶茶、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含有人造奶油的蛋糕等。

李振并主任表示,在我国,“民以食为天”体现了“吃”的重要性。如今,除了“吃饱吃好”,每日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大家重视。国内外研究亦表明,高油、高盐、高脂的不良饮食习惯,正严重损害人们的健康。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低龄化不断加剧,也时刻提醒我们,这类疾病跟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结合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李振并主任介绍了平衡膳食八条准则:

(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二)吃动平衡,各年龄段人群应每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足量饮水,少量多次。
(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做好健康膳食规划;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按需备餐;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李振并主任特别提醒,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要想避免“病从口入”,最好还要进一步做到少钠多钾、少糖少油,每餐以八九分饱为宜。在保持良好营养摄入的同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