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孟子的“深恶痛绝”:乡愿与仁政的对立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5: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孟子的“深恶痛绝”:乡愿与仁政的对立

“乡愿,德之贼也。”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而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展现了他对“乡愿”的深恶痛绝。

万章问:“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孟子回答:“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这段话揭示了“乡愿”的本质:他们没有坚定的立场,总是随波逐流,表面上看起来忠厚老实、廉洁自律,但实际上却阻碍了道德和正义的实现。孟子痛恨“乡愿”,是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众人的喜爱,但却无法引领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反而会让人误入歧途。

“深恶痛绝”这个成语,正是出自《孟子·尽心下》。朱熹在集注中解释说:“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孟子对“乡愿”的痛恨之情。他不仅厌恶他们的行为,更痛恨他们对社会道德的破坏。

在儒家思想中,“仁心”与“仁政”是核心理念。真正的仁爱,不是简单的和稀泥或无原则的宽容,而是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是非观。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真正的仁爱,是要将对亲人的爱推及到他人身上,实现普遍的关爱与正义。

“乡愿”之所以被痛恨,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真正的仁爱。他们没有坚定的原则,总是试图在各种势力之间寻求平衡,结果却往往成为道德的绊脚石。孟子强调,真正的仁者应该像舜一样,“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也就是说,仁义应该是内心的自觉要求,而不是外在的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乡愿”式的人物依然存在。他们可能出现在职场、社交场合,甚至政治舞台上。他们善于迎合他人,总是试图不得罪任何人,但却往往缺乏真正的立场和原则。孟子的“深恶痛绝”提醒我们,在追求和谐的同时,也要坚守原则,明辨是非,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深恶痛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在面对虚伪和不公时,我们需要有孟子那样的勇气和决心,去痛恨并反对一切阻碍道德进步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上“尧舜之道”,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