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氧化碳储能:储能界的“秘密武器”?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0: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氧化碳储能:储能界的“秘密武器”?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并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面临着巨大的结构性挑战。本文将探讨一种新型储能技术——二氧化碳储能,它是否有望成为储能界的“秘密武器”?

新型长时储能技术登上舞台

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教授发明了人类最早的储电装置——“莱顿瓶”。如今,人们正在寻找能够储存巨量电能的新型储能方案。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装机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风光发电的不稳定性和消纳难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河北等地已公布拟废止风光项目总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

为应对这一挑战,“新型储能”技术应运而生。根据充放电时长,国内一般将储能技术划分为“短时储能”(<4小时)和“长时储能”(≥4小时)两大类:

  • 长时储能:以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液流电池为代表
  • 短时储能:以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硫电池、超级电容为代表

“短时储能”类似于迷你“充电宝”,适用于小时级别的调峰调频;而“长时储能”则像露营用的“户外电源”,能够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的充放电循环。据预测,当风光发电占比达50%-80%时,储能时长需要满足10小时以上。

长时+安全+商业化,如何“既要、又要、还要”?

储能技术大致可分为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两大类:


主要储能技术成熟度分析,图片来源:A.T Kearney Energy Transition Institute Analysis

虽然锂离子电池目前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2011—2021年间,全球共报道32起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其中25起与锂离子电池相关。液流电池虽然安全,但系统初装成本高,电解液回收处理复杂。

相比之下,物理储能路线优势凸显。例如,“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储能介质为“水”和“空气”,绿色安全。尤其是“压缩空气储能”家族中的“二氧化碳储能”,能够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深度嵌入“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各个环节。

二氧化碳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的3.0版“黑科技”

压缩空气储能(CAES)的基本原理是在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存储,在用电高峰时释放高压空气驱动发电机发电。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多个版本:

  1. 1.0版本: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D-CAES),需要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已被淘汰
  2. 2.0版本: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AA-CAES),实现零碳排,但对系统热效率要求高
  3. 2.5版本:液化空气储能(LAES),液化条件苛刻,建设成本高

将液化“空气”换成更容易液化的二氧化碳,可以实现“高效+易落地”的双重优势:

  • 安全:二氧化碳无毒、不易燃,泄漏风险低
  • 液化条件简单:常温31℃以下,70个标准大气压即可液化
  • 热力学性质优良:超临界二氧化碳兼具液态高密度和气态低粘度特性


二氧化碳储能(CCES)原理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从数据来看,二氧化碳储能(CCES)的电-电效率最高可达70%以上,液态储存温度仅为常温,没有其他能量损失,这两项关键参数明显优于液态空气储能(LAES)。同时,得益于二氧化碳的大分子量,系统设备尺寸更小、更紧凑,实际加工成本也随之降低。

商业化进程加速

2022年6月,意大利Energy Dome公司建成世界上首个4MWh的“二氧化碳电池”试点项目。同年,中国公司博睿鼎能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孵化,其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最低可达0.25元/kWh,已逼近抽水蓄能的度电成本。

2023年,博睿鼎能建成了国内首套百千瓦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示范验证项目,并立项备案国际首套100MW/400MWh二氧化碳储能商业化电站。

据预测,2030年起,长时储能容量将达到2亿-3亿千瓦,需求约占新能源发电量的10%-20%。在众多储能技术中,二氧化碳储能因其环境效益和经济可行性的双重优势,有望成为革命性的升级解决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