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企业竟摊上大事?
未签劳动合同,企业竟摊上大事?
近日,一起“职业碰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孙某在较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并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向多家公司索赔。虽然法院最终认定孙某的行为有悖诚信原则,驳回了其二倍工资的请求,但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企业合规用工的警钟。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一规定旨在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然而,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责任,故意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最终却可能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
除了二倍工资的风险外,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还可能面临以下法律风险:
社会保险补缴风险:员工可以要求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并投诉补缴社保。如果欠缴时间过长,滞纳金可能超过应缴费用本金,并且追缴社会保险没有明确的时效限制。
经济补偿金风险: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2N违法解除赔偿金。此外,即使在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签,企业仍需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商业秘密保护风险: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企业难以证明商业秘密的范围和采取的保密措施,从而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除了法律风险,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管理风险:
员工频繁离职:缺乏合同约束,员工可以随时辞职且无需承担违约责任,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商业秘密泄露:没有书面的保密协议,企业难以有效保护商业秘密,可能面临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劳动争议频发: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缺乏合同可能导致各种劳动争议的产生。
以汪某的案例为例,他在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工作,但公司未与其续签劳动合同。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这一案例再次提醒企业,即使在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用工,也必须及时续签劳动合同,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存在诸多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风险,企业应当及时与员工签订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不仅是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