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推荐: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推荐: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最新推荐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这种基于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技术,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前期准备和经济负担,还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早期筛查,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原理
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基于DNA甲基化标志物的检测技术。DNA甲基化是DNA的一种共价修饰,具体是指DNA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加到DNA CpG序列中胞嘧啶的5'碳位,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成簇的CpG被称为CpG岛,主要位于结构基因的启动子和第一外显子区域。在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DNA甲基化会出现异常改变,这些异常甲基化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标志。
SDC2基因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其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粪便中SDC2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可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临床应用与优势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无创性: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相比,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无需侵入性操作,患者只需提供粪便样本即可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筛查的舒适度和接受度。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表明,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高达86.7%,特异性为97.9%。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有效发现早期癌症,还能准确区分良性病变,减少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
方便快捷: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采集粪便样本,避免了到医院排队等候的不便。样本采集后,只需按照要求保存并寄送至实验室即可。
适用人群广泛: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史,以及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的人群。
公众认知与未来展望
尽管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公众的筛查参与度仍面临诸多挑战。华大基因的最新调查显示,尽管93.3%的受访者对筛查持积极态度,但仅有20.45%在过去一年内进行了筛查。对侵入性检查的恐惧(56.14%)和筛查成本的顾虑(47.26%)是主要障碍。约67.51%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如粪便DNA甲基化检测。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的出现,为提高结直肠癌筛查覆盖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其无创性、高准确性以及便捷的采样方式,有望打破传统筛查方法的局限,让更多人愿意主动参与筛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为实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