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建设双突破:高铁超2400公里,高速破万公里
广西交通建设双突破:高铁超2400公里,高速破万公里
2024年12月30日,广西交通建设传来喜讯:南珠高铁南宁至玉林段正式开通运营,连山至贺州等4条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至此,广西高铁营业里程突破2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更是迈入“万公里俱乐部”,达到10060公里。这一系列成就,不仅标志着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铁成网,高速公路通达四方
自1997年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广西交通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造出一张连接14个设区市、通达111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截至目前,广西已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出省出海出边大通道41条,基本形成通江达海、出省出边、衔接重要枢纽节点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南珠高铁南宁至玉林段全长193公里,设计时速达350公里,是广西自主投资建设的首条高速铁路。它的开通,将南宁与玉林间的最快旅行时间从1小时44分钟缩短至48分钟,极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也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广西已累计开通运营11条高铁,形成“1—3—6小时高铁交通圈”。这一交通网络不仅优化了广西的现代化路网格局,还进一步强化了广西作为我国铁路面向东盟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
智慧交通引领未来
在智慧交通领域,广西的创新实践同样令人瞩目。蒙象高速二期工程作为国家档案局第三批试点项目,通过研发公路工程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电子文件的高效流转。这一创新不仅将文档在线流转时间从传统的15—30天缩短至3—7天,还为广西高速公路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此外,广西还加快推进沙井至吴圩智慧高速车路一体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等13个交通强国智慧交通试点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交通运输智慧绿色发展。
绿色交通助力可持续发展
广西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广西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23辆、新能源出租汽车超2.4万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枢纽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404个。北部湾港完成12个泊位29套岸电设施建设,靠港船舶累计使用岸电203.7万千瓦时。
2024年,广西继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新增或更新公交、巡游出租汽车电动化比例分别达90%、80%,北部湾港新能源、清洁能源集卡占比达35%。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减少了碳排放,还为广西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村交通建设方面,广西的成绩同样亮眼。2023年,广西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51.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2.1万公里,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新增8000个以上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比例提升至81.8%,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部通高速公路。
2024年,广西将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持续优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广西还创建了5个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打造了一批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实现了农村公路与沿线产业的深度融合。
经济发展新引擎
广西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以高铁为例,南珠高铁南宁至玉林段的开通,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还为沿线地区的人员流动和经贸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则为物流运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据统计,2023年广西完成内河营运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2139艘,改造完成率达100%。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4A级及以上区县比例达89.2%,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交通服务的整体水平。
展望未来,广西将继续以交通强国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建设,打造多层次国际枢纽,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发展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广西必将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