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学影像在盘状红斑狼疮诊疗的应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4: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学影像在盘状红斑狼疮诊疗的应用

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其典型症状包括边界清晰、覆盖鳞屑的红色丘疹或斑块,逐渐扩大呈盘状。皮损表面有黏着性鳞屑,剥离后可见毛囊角质栓和扩张的毛细血管。中央区域颜色较浅并伴有轻度萎缩,边缘则呈现深红色。常见于面部(尤其是鼻背和面颊)、头皮等曝光部位,可导致永久性脱发。

病例分析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报道了一例通过医学影像成功诊断DLE的病例。一名42岁女性因面部皮疹2年就诊于皮肤科,有20包-年的吸烟史。在就诊前一年,医生曾对其皮疹进行评估,但未要求她卸妆,当时考虑诊断为痤疮,并建议治疗。在此次就诊时,患者卸妆后接受了皮肤检查。检查发现,患者右眉上方有一块中心区域色素减退硬斑,毛囊口扩张,伴有脱发;右脸颊上则有一块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斑;左脸颊散布着结节、黑头粉刺,以及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区域。

医生对右眉上方皮肤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发现皮肤表层有苔藓样浸润,累及真皮-表皮交界区和毛囊上皮,可见毛囊口扩大,浅表和深部真皮中的毛囊周围和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还可见基底膜增厚及黏蛋白沉积。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真皮-表皮交界处有IgM和IgG颗粒沉积。实验室检查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仅发现抗核抗体滴度为1:160。该患者最终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这是一种慢性皮肤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陆前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吴海竞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揭示了DLE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DLE是一种自身抗体在皮肤原位产生的疾病,其皮肤损害局部自身抗体源于皮肤局部的异位生发中心,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皮肤损害局部自身抗体来自外周血。这一发现为DLE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影像学特征

医学影像在DL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皮肤检查和活检,可以观察到皮肤表层的苔藓样浸润、毛囊口扩大、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区分DLE与其他皮肤疾病,如痤疮等。此外,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以显示真皮-表皮交界处的IgM和IgG颗粒沉积,进一步支持DLE的诊断。

诊断与治疗

该患者开始使用羟氯喹和局部氯倍他索进行治疗。6周后随访,皮肤病变未见好转,计划改用沙利度胺治疗。这一病例展示了医学影像在DLE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早识别DLE的特征性病变,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同时,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

医学影像在盘状红斑狼疮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皮肤检查、活检和免疫荧光检测等影像学手段,可以准确识别DLE的特征性病变,区分DLE与其他皮肤疾病。同时,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DLE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