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中国移动实行跨省流量结算,保护地方运营商利益
7月1日起中国移动实行跨省流量结算,保护地方运营商利益
2024年7月1日起,中国移动正式推行跨省流量结算政策,这一举措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该政策旨在解决不同省份间流量价格差异引发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保障各地方运营商的利益。用户在非归属地使用流量时,归属地运营商需按流量向非归属地运营商支付费用。
政策背景与目的
这一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运营商为应对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挑战而作出的重要调整。2017年9月1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全面取消了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不含港澳台);2018年7月1日,三大运营商进一步取消流量漫游费,新老用户省内流量升级为国内流量(不含港澳台)。漫游费的取消是通信行业的一大利好政策,语音和流量都不再受地域限制,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使用。不过这一变化也加剧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各种低价套餐和优惠政策纷纷涌现。
政策具体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跨省流量结算政策的出台显得尤为重要。在独立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看来,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在运营商内部建立了一座“桥”,当用户在非归属地使用流量时,归属地运营商需要对非归属地运营商进行结算。具体来说,如果用户在新疆办理了中国移动的低价流量卡并在北京使用,那么新疆移动需要向北京移动支付一定的结算费用。这样一来,低价卡在其他省份的滥用就会受到限制,从而保护了归属地运营商的利益。
跨省流量结算的实施,可以说是运营商内部竞争策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在过去,为了争夺用户,各地运营商推出了各种低价套餐和优惠政策,甚至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然而,这种竞争方式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运营商自身的利益。通过实施跨省流量结算,运营商可以有效保护自身市场利益不受侵害。为应对低价套餐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运营商或许会像漫游时代那样,推出本省流量套餐。付亮称,这种套餐通常包含较大额度的本省流量和一定量的全国通用流量,旨在鼓励用户在本省范围内使用。这样一来,即使用户办理了低价卡,也无法在本省范围外享受优惠,从而减少了对本地市场的冲击。
对用户的影响
跨省流量结算政策的实施对普通个人用户来说,正常使用不会受到影响,并且可能会受益于资源的就近部署及CDN算法的改进,进一步降低延迟,提高使用体验。但是用户在选择套餐时可能会发现,运营商推出了更多本省优惠套餐,鼓励用户在省内使用流量,减少低价卡在外省的滥用。
行业意义
跨省流量结算政策同样适用于企业用户,主要面向企业的固网业务。Omdia资深首席分析师杨光称,如果不进行结算,某些省份低价倾销数据中心IDC资源,导致恶性竞争出现,极其不利于市场发展。一些企业用户通过宽带网络接入其他省的数据中心,进而产生跨省流量。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运营商把流量结算的成本过度转嫁给企业用户的现象,这样可能反而会抑制企业对算力网络的需求,因此还需要运营商集团层面进行协调,完善监管层面的配套措施。
如果是针对固网的流量结算,或将有助于各省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推动算力网络发展,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数据中心比较密集的西部省份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未来展望
总之,运营商启动跨省流量结算是通信行业内部竞争策略的一次重大调整。这一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平衡运营商内部的竞争格局,优化市场秩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通信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运营商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并满足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