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的误判与“万园之园”的毁灭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57: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的误判与“万园之园”的毁灭

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历经清代五朝的辉煌,却在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下化为断壁残垣。其被焚毁的命运,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咸丰皇帝的误判所致?让我们回到那段动荡的历史,探寻火烧圆明园的真相。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集园林之大成,现代科技都无法复原

提起圆明园,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教科书里的黑白照片——残存的西洋门楼一隅,柱身雕刻着繁复的花纹,立在地基上,周围荒草丛生,昔日景象已难寻觅。

然而,随着3D技术的发展,真实的圆明园得以重现于世,其宏伟壮丽令人惊叹。这座举全国之财力,集中外园林之大成的皇家园林,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

圆明园的前身是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原为雍正的私园。 雍正即位后,将其扩建为兼具政务处理和休闲娱乐功能的皇家园林。扩建后的圆明园呈四方形状,前朝后寝,东北地势高如昆仑,东南地势低似东海,象征着国家的地理版图。


(圆明园复原图)

乾隆时期,圆明园再次进行大规模扩建和修缮。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调集无数能工巧匠和奇珍异宝,新建长春园和绮春园,形成“圆明三园”的格局。 园内四十景,占地达3000亩,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


(圆明三园)

自乾隆之后,道光、嘉庆皇帝都十分喜爱圆明园,春秋两季在此上朝听政,几乎一半时间居住于此。到了咸丰皇帝,更是常年居住在圆明园,一年三百天都在此度过。 然而,咸丰不会想到,正是他的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了圆明园的悲剧。


(咸丰皇帝剧照)

咸丰:微操大师,火烧圆明园的导火索

1856年,咸丰登基第五年,“亚罗号”事件爆发,英军攻击广州,清军抵抗但不敌。两广总督叶名琛将战事美化后奏报朝廷,使得咸丰对英国在广东的进攻毫不在意,甚至认为“该夷纵极狡横,经此挫败,谅不敢再肆在狓猖。”

然而,咸丰皇帝并未意识到,此时的世界中心早已不再是大清王朝,西方列强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中国难以企及的高度。

第二年,英法组成联军,开始出兵侵华。他们集结五千余人在珠江口,迅速攻克广州,占领炮台,清军溃败。


(咸丰皇帝)

即便战败,臣子的奏报仍是避重就轻,让咸丰犹如活在梦中,以为英法只是因叶名琛的行为而报复。

他上谕军机大臣,将叶名琛革职,以为这样就能平息事端。 然而,英法联军根本不理会咸丰的“微操”,1858年,英法俄美四国的军舰北上,抵达天津大沽口,炮轰大沽炮台。清军不堪一击,清政府被迫与四国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文本局部)

按照约定,第二年要与英法两国互换条约。当咸丰看到三国舰队停在大沽口等待换约时,他感受到了威胁。 于是,咸丰派直隶总督交涉,要求英法公使随从不得超过20人,不得携带武器,并须由指定位置登录,前往北京换约。

英法拒绝了这一要求,谈判破裂。1860年,英法两国派额尔金和葛罗,率两万精兵,远航至我国边境,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咸丰再次“微操”,命僧格林沁退守,不要与之战斗。 因此,英法联军一登陆大沽口,便如入无人之境,竟无一人抵抗。


(大沽口炮台遗址)

他们顺利占领天津,并对清政府派来的使者提出增设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等要求。咸丰断然拒绝,英法联军遂从天津出发,一路南下。

途中虽有清兵抵抗,但曾经威震四方的八旗铁骑,在英法的强兵枪炮之下,早已溃不成军,四下逃窜。

咸丰的态度强硬,但实力软弱,他的屡次“微操”最终导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成为火烧圆明园的导火索。


(1860年英军所绘的战斗场面)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1850年,咸丰即位时,面对的是一个岌岌可危的中国,一个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他虽然有宏图壮志,却无法正确判断局势,总是用错误的决策将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

也许,等到英法联军剑指北京时,咸丰皇帝才终于醒悟,大国无外交,他的骄傲在列强面前是不堪一击的。但他的醒悟终究来得太晚。


(当时清政府落后的防御工事)

1860年9月,咸丰帝带着皇后、贵妃等人,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

10月7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这里的奇珍异宝抢夺一空,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和书画,连西洋楼的石柱、海晏堂喷泉的十二生肖铜首,都被强拆下来,一一掠夺。

随后,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整个北京城烟雾弥漫,直到10月9日,英法军队撤离,清军才将火扑灭。


(火烧圆明园)

10月18日,英法联军第二次焚烧圆明园,彻底将这人间胜境烧成了断壁残垣。

从历史的轨迹看,如果没有咸丰的“微操”,也许圆明园并不至于付之一炬。正如南开教授艾跃进所说: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没有火烧圆明园,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也注定是受到践踏的。正因此,圆明园遗址更加警示了我们——和平不易,唯有自身强大,才有尊严和地位。


(圆明园遗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