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结直肠癌筛查神器:大便隐血试验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7: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结直肠癌筛查神器:大便隐血试验

随着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筛查变得尤为重要。大便隐血试验作为一种简便、无痛的方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消化道疾病,包括结直肠癌。尽管这种方法特异性较低,但对于初筛高风险人群非常有效,建议定期进行此项检查,以便及时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措施。

01

大便隐血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大便隐血试验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它也被称为邻联甲苯胺法(OB),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最广泛使用的试验之一。这项试验快速、简便且无痛。

大便隐血试验基于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够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进而将邻联甲苯胺氧化成邻甲偶氮苯,从而显现出蓝色。显色的深浅反映了血红蛋白的数量,即出血量。高度灵敏的试验可以检测出浓度低至0.21mg/L的血红蛋白,这相当于消化道中有15ml的出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一小部分大便样本涂抹在大便隐血试纸上
  2. 滴加3%的双氧水
  3. 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判断标准:

  • (—)2分钟内颜色未变为蓝色
  • (+)30~60秒后颜色变为蓝色
  • (++)立即变为蓝绿色
  • (+++)立即变为深绿色
02

大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大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显示,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用有效的筛查手段在一般(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中筛查出一些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结直肠癌病例,给予早期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结直肠癌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IT)被推荐为早期筛查的手段。研究表明,FIT筛查可以降低52%结直肠癌死亡率。考虑到便潜血检测的价格一般为10-30元,与其它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如DNA检测或内镜检查)相比,便潜血检测在我国居民中接受度较好,推广应用极具性价比。

03

筛查建议与注意事项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对于普通人群,40岁起需要评估结直肠癌的风险,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在50~75岁接受定期筛查,高风险的人群在40~75岁接受定期筛查,筛查手段及周期如下:

  • 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 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 每3~5年进行1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 每5年进行1次结肠CT成像技术检查
  • 每3年进行1次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便潜血检测结果,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留取标本前一天,不要进食含有大量动物血液和肌肉的食物,避免大量生吃蔬菜,也不应服用含有还原性物质的药物和食物,如维生素C、菠菜等
  2. 排便时尽量避免使用坐便式马桶,最好能使用干净的便盆或者其他容器。排便和排尿分别进行
  3. 留取大便时根据标本盒的要求挑取适量大便,不宜过多或过少。尽量选取带有粘液、血液或者颜色较深的部分
  4. 留取后尽快送检,避免血液成分降解
  5. 为了判断是否存在偶然少量消化道出血,有时候根据需要会要求连续数日送检
04

结论

大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无痛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消化道是否存在少量出血。通过这项试验,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试验结果可能会受到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解释结果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