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探索辅导员“双线”晋升制,破解职业发展单一难题
高校探索辅导员“双线”晋升制,破解职业发展单一难题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实施者,他们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知心朋友。然而,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面临着工作量大、职业发展受限等困境。近年来,为破解这一难题,许多高校探索实施了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辅导员工作量大、事务繁杂,常常需要24小时待命,处理学生各种突发情况。另一方面,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行政管理路径,即从基层辅导员逐步晋升为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这种单一的晋升路径存在诸多问题,如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晋升竞争激烈、专业技术能力得不到充分认可等。
一位高校辅导员曾感慨道:“辅导员工作就像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我们不仅要处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学业指导等问题,还要应对各种临时性任务。长此以往,很容易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难以专注于专业发展。”
“双线”晋升制度:职业发展的新路径
为破解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许多高校探索实施了“双线”晋升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在传统行政管理路径之外,新增专业技术路径,为辅导员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选择。
行政管理路径:从辅导员到校级领导
在行政管理路径上,辅导员可以通过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逐步晋升至相应的行政管理岗位。新入职的辅导员一般从基层岗位起步,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将有机会晋升至学院级管理岗位,如担任学院的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等职务。一些表现更为优秀的辅导员经学院级管理岗位锻炼后,还有机会迈向学校级管理岗位,如担任院系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务,甚至晋升至学校高层管理岗位,如担任副校长、校长助理等职务。
专业技术路径:从助教到教授
专业技术路径则侧重于对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认可,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认可。在这一成长轨道上,辅导员首先需通过积极参与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研究,不断积累专业知识,锤炼研究技能,进而获得助教等初级职称;再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切实展现出自身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能力,进而晋升为中级职称,如讲师;再通过发表主持重要科研项目或荣获高级别个人荣誉,展现出更强的科研与教学实力等,争取晋升副高级职称,如副教授;最后,凭借发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荣膺省级以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殊荣,努力向正高级职称晋升,如教授。这一阶段的晋升与成长要求辅导员具备更加卓越的学术成就、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教育理念。
实际案例:辅导员的专业价值
“双线”晋升制度的实施,不仅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也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以某高校辅导员向君为例,她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成功帮助一名面临心理危机的学生走出了困境。
小A(化名)是向君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入学后的第九周,他找到辅导员主动谈心,表示自己至入校以后情绪非常差,受到父母的否定和打击,陷入自我怀疑,经常失眠,不知道怎么继续在学校待下去,有自杀的想法。从他的倾诉中了解到:他是家中独生子,爷爷是军医,父母都是公务员。从小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也寄予厚望,然而,从他记事起父母一直关系不睦,母亲性格比较强势,父亲经常晚归,自己很难和父母同时在一起。而自己本人从初中开始就对男同学有好感,而讨厌女同学。初二时因为和男性好朋友过分亲密,被同学举报,也因为此事父母不顾自己意见给他办理了转校。
高二时,遇到同样的问题,父母是异性恋信奉者,对此事坚决反对,甚至反动亲朋好友轮番来劝导自己。劝解无果后,自己遭到所有亲戚朋友的强烈谴责,与父母的关系特别紧张。因此无心学习,成绩大幅下降,高考失利到该校就读。入学以来,一直父母一直高压监视,要求每天汇报行踪,晚上睡前视频打卡,周末突袭检查,自己非常反感父母的行为。因为父母和亲朋好友对自己的责备、贬低,自己现在经常陷入自我怀疑,状态很差。
向君通过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谈心谈话,层层抽丝剥茧,把准问题关键。该生最主要的问题有三个方面:反感父母的强行监视,和父母沟通不畅;在父母的否定和贬低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认定自己是同性恋,但害怕面对异样的眼光。在清楚学生所有的问题以后,首先肯定学生愿意和自己分享的行为,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而且会为他保密,只要他有需要随时都可以做他的倾听者。
通过前期的帮助,小A能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各项活动,和父母关系也有明显改善。在不明确自身性取向的情况下,能理性对待同性恋。为了巩固育人成效,持续关注该生成长,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指导帮助就业,在2022年10月通过学校推荐到某单位就业。该生毕业后,顺利入职成都一家单位,通过就业回访得知,该生在单位各方面表现突出,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入职半年从宣传岗位调整到综合岗位,能快速适应角色转化岗位的需求,其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辅导员职业的专业价值。通过“双线”晋升制度,像向君这样的辅导员不仅能够在行政管理上有所作为,更能在专业技术领域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在职业发展中保持专业性
要在职业发展中保持专业性,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发展,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学在学生前头。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大学为学生而办,学生为学习而来。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班级建设良好学风不仅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更是辅导员赢得学生认可和尊重的关键因素。辅导员个人的成长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很多人往往以工作忙为由而放弃持续学习。久而久之,长期的持续输出使自己跟不上时代和学生发展的步伐,最终只能保障学生生活,而无其他“价值”。
其次,要融入学生中间。辅导员要融入学生所在专业,在事关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环节发挥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便是不断提高自身思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所带学生的专业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学科赛事、评先评优的实际收获中,进一步增进对国情民意的了解,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最后,要走在学生后头。与其他教师相比,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但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教师,更不可能事事直接指导学生。虽然我们并不提倡辅导员只当“服务员”,但要做到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就必须首先从内心深处关心关爱学生。辅导员需要走在学生后头,既要对因经济困难、心理困惑、情感困扰、健康困境等原因掉队的学生“扶一把”,也要对那些没有奋斗目标、无所事事的后进生“推一把”,在感同身受中让学生感觉到有人和他们在一起,从而重拾努力前行的动力。
学校支持: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关键
辅导员职业发展不仅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高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晋升评价体系,明确行政管理路径和专业技术路径的评价标准和晋升条件。同时,高校还应为辅导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如管理能力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通过这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此外,高校还应该科学厘定辅导员的职责边界,特别是下大力气减少机关部门随意抽调、借调辅导员的行为。让辅导员守住学生健康成长的底线毋庸置疑,但不能一方面说学生工作重要,另一方面又允许各部门随意对辅导员队伍“釜底抽薪”。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领路人,身处思政教育最前沿,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双线”晋升制度作为激发辅导员队伍活力、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有效实施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扎实落实好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将进一步保障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科学持续建设发展。通过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双线”晋升制度必将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