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清明经典古诗词,缅怀追思逝去的亲人,珍惜身边爱你的人!
八首清明经典古诗词,缅怀追思逝去的亲人,珍惜身边爱你的人!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也凝结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品读八首经典古诗词,感受古人对清明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十首寒食清明古诗词,祭奠逝去的故人,感恩身边的亲人。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最为人熟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清明时节的特有景象,表达了行人在雨中行路的哀愁和对故人的思念。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生死离别的悲痛:“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唐代诗人胡皓的《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诗中的“寒灰”指的是纸钱焚烧后的灰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孤独。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诗人通过描写雨中的禁火、空斋的寒冷以及独自听莺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的生机与荒冢的荒凉,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逝者的哀思。
五代时期魏承班的《渔歌子》:“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这首词以清明节的落花飞絮为背景,抒发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往昔的怀念。
唐代诗人张泌的《满宫花》:“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这首词描绘了清明前夕的自然美景和诗人沉醉其中的情景,展现了清明节的另一面——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唐代诗人李建勋的《清明日》:“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诗人通过对比他人外出踏青与自己独守家门的情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这些诗词,或悲或喜,或思亲或怀友,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缅怀先人,珍惜当下,感受生命的美好。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