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家训的当代价值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3: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家训的当代价值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诫外甥书》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政治上,他辅助刘备,使蜀汉与曹魏、孙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割据。在家庭教育上,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人,要修身养性,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心存远志,奋发有为,经世济民。

五十四岁时,诸葛亮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封家训,是告诫儿子修身、养德、立志的做人做事之道,既是诸葛亮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汉室复兴”梦想的一种深深寄托。

这样的家训诫言还体现在他对外甥庞涣的谆谆教诲上,《诫外甥书》云:“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封家书同样强调了树立高远志向的重要性,教诲外甥要仰慕前代贤人,节制情欲,抛弃疑虑,明确成为贤才的志向,要忍受屈辱,丢弃杂念,广泛请教,摈弃吝啬猜疑,这样即使名位低下,又怎能损伤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为世所用呢?接着从反面论证了“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的后果,即如被世俗困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于凡夫俗子之列。

如何做到淡泊名利呢?在生活上,诸葛亮要求自己清静养性,甘于淡泊,不奢侈浪费,不刻意追求锦衣玉食,在思想上保持宁静;就治国而言,则约己爱民。诸葛亮淡泊名利,以静修身,由静立德,实际上是为了治国安民,也就是他在家训中强调的“志当存高远”。

志向大小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志向不凡。这个志向,即诸葛亮一直坚持的“复兴汉室”。《出师表》中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刘备弥留之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悲感交集,泪流满面跪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为了实现自己的“高远之志”,诸葛亮“学以广才”。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除此之外,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同时,诸葛亮于隆中读书,不拘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观其大略”。

此外,诸葛亮在《又诫子书》《与兄瑾言子乔书》《与兄瑾言子瞻书》等家书中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和侄子们的期盼之情,希望他们修身养德,勤学好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诸葛亮的子孙辈在其家训思想的影响之下,个个德才兼备。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他才思敏捷,崇尚节俭,品学兼优、尽忠报国。诸葛瞻率军抵御曹魏的进犯,拒绝魏将邓艾的劝降,战死沙场。除了诸葛瞻,诸葛亮长孙诸葛尚也是忠君报国之士,为国捐躯。诸葛亮次孙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为官受到称誉。

诸葛亮的家训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西晋陈寿向晋武帝称道诸葛亮云:“其声教遗言,皆经世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在当代社会,他的家训思想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金钱等种种诱惑面前,我们更需学习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处世态度,传承其“志存高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以广才”的思想追求,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

本文原文摘自卞宪群编著《卞宪群评点传世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