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结节治疗新突破:手术消融结合,诊断治疗双精准
肺磨玻璃结节治疗新突破:手术消融结合,诊断治疗双精准
近年来,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的检出率显著上升,其诊疗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上海十院李明教授团队在这一领域持续领跑,不断推出创新性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手术+消融”:开创治疗新模式
李明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肺磨玻璃结节,采用“手术+消融”的组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该方案结合了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和消融治疗的微创性,既能完整切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
具体操作上,医生首先通过胸腔镜手术精准定位并切除主要病灶,随后对周边可能存在的微小病灶进行射频或微波消融。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还有效降低了复发率。
精准CT扫描:让病灶无处遁形
精准CT扫描技术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上海十院引进的最新一代CT设备,具备超高分辨率和低剂量辐射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直径仅几毫米的微小结节,同时减少对患者的辐射伤害。
李明教授团队还开发了一套智能影像分析系统,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标注可疑结节,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定最佳方案
面对复杂的肺磨玻璃结节病例,单一学科往往难以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上海十院建立了由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通过定期会诊和讨论,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治疗方案。
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还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据统计,采用该模式后,上海十院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20%,治疗满意度大幅提升。
最新研究成果:引领诊疗新方向
李明教授团队在肺磨玻璃结节研究领域持续领跑,多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近期,他们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早期预测结节的恶性潜能,为精准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此外,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关于“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在肺磨玻璃结节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该方案对部分晚期患者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十院李明教授团队在肺磨玻璃结节诊疗领域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也为推动我国肺部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突破性成果问世,为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