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诊断有新招:眼震电图让眩晕病因无处遁形
耳石症诊断有新招:眼震电图让眩晕病因无处遁形
近日,艺人郭彦甫在台东度假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无法打电话,最终在他人帮助下叫了救护车。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耳石脱落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石症。这种疾病虽然听起来不太严重,但发作时的眩晕感却让人痛苦不堪。那么,耳石症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医学上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之一。它主要发生在内耳,那里有一种叫做“耳石”的碳酸钙结晶颗粒,负责感知头部位置的变化。当这些耳石脱落并在半规管内移动时,就会引发眩晕等症状。
传统诊断方法
传统的耳石症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通过观察患者在特定头位时的眼球震颤(眼震)来判断。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Dix-Hallpike试验,医生会让患者快速从坐位躺下,头转向一侧并仰伸,观察是否出现眼震和眩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且有时难以准确判断耳石的具体位置。
最新诊断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开始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眼震电图(ENG)
眼震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眼球运动的电信号,可以更客观地检测眼震。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帮助医生判断耳石的具体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
视频头脉冲试验是一种新型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眼球运动,检测前庭眼反射的功能。这种方法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诊断耳石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就配备了这些先进的前庭功能检测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服务。
中医调理方法
除了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医在耳石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耳石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肾阴虚和气血瘀滞。因此,通过中药和针灸等方法调理身体内部机能,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中药调理
常用的中药包括天麻、钩藤等,这些药物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眩晕症状。具体用药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
针灸治疗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的治疗方法。对于耳石症,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率谷穴等。如果伴有气虚症状,还可以选择百会穴;如果伴有痰湿症状,则可以选择丰隆穴等。
就医建议和预防措施
虽然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及时就医仍然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此外,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快速头部转动,特别是在起床或躺下时。
-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伏案工作。
- 适度进行平衡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耳石症的复发风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