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中国首例贪污死刑案:陈赓求情,沈毅戴罪立功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16: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中国首例贪污死刑案:陈赓求情,沈毅戴罪立功

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场轰动全国的贪污案震惊了整个国家。民航总局处长沈毅因贪污被判死刑,然而,就在他即将被执行死刑之际,陈赓将军却亲自为他求情。这个看似矛盾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人才、悔过与救赎的历史传奇。

1952年,民航总局查出一大贪官,被判死刑后,陈赓却亲自为其求情。这名贪官正是沈毅,他作为民航总局的处长,却贪污好几个亿。此时新中国才成立不到三年,为了严厉打击贪污,沈毅依法被判处死刑,事情发展到这里,众人全都拍手称快。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陈赓却找到毛主席求情,恳求减轻沈毅的判决。一个罪大恶极的贪污犯,陈赓为何要替他求情?沈毅最后能否逃过一死?

建国后落马

开国初期,我国正在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还没等调查多久,一个名叫沈毅的大贪官便落马。而他的贪污数额,直接上亿。这个沈毅是什么来头?他为何会成为开国一大贪官?这就不得不从沈毅的生平说起。

沈毅,原名沈荣祺,1894年诞生于江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武进村前乡沈家大村。年轻的时候,沈毅对科学和教育怀有无比的热忱。1923年,他远赴欧洲,跋山涉水,勤奋研习,最终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了数理化硕士学位,这是一份光荣与梦想的证书,也是他人生旅途的坚定航标,随后他毅然回国,将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了祖国。

回国后的沈毅,历任南京陆军炮兵学校中校教官。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少将特种兵团团长,以及湖北咸宁区游击区司令,英勇抵抗侵略者,捍卫祖国的领土与尊严。到了1947年,沈毅再次做出重大决定,他在延安投身革命,投入了新的生活和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沈毅在各个领域贡献着自己的才华,他曾担任洛川炮兵团总教官、解放军后勤司令部炮工处处长、中央民航总局计划处长。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新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正是在这段光辉历程中,沈毅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沈毅担任中央民航总局计划处长的职位时,所做的工作,便是将大笔大笔的国家巨款调向国内各处,这些钱款中有一部分是人们的工资。起初,沈毅本分做事,可时间一长,他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身居高位,难免会接触一些富商名流,眼看这些富商潇洒在外,而沈毅却一身清贫。再加上沈毅的家人过得也十分拮据,他渐渐认为,自己已经回馈了祖国好几年,如今新中国成立,他也该享享清福。就这样,沈毅盯上了部门公款。

他先是利用特殊通道,打听到钱款走向,随后再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对其稍加干涉。一番操作下来,沈毅顺利从国库里拿走了几亿元,在此期间,竟无一人察觉。钱到手后,沈毅不敢乱花,他怕突然暴富引人怀疑,为此,这笔钱全被他拿给了家人。沈毅自认一切天衣无缝,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1952年,我国展开了“三反运动”,任何贪污腐败,都逃不过国家的调查。

在一阵严查下,调查员惊恐地发现:国库凭空少了几亿元!而这几亿元的亏损,正好来源于民航总局。民航总局员工并不多,尤其是能接触到公款的人,这更是少数。没过多久,沈毅便被叫去谈话。一边是栽培自己的祖国,一边是内心的煎熬,沈毅根本不敢辩白,当着所有检察员的面,他痛哭出声。沈毅当场承认了罪行,也愿意接受法律严惩。

虽说沈毅认罪,但消息传到外界,各地群众却不愿相信。在战士眼中,沈毅身经百战,勇猛无比,作战的时候,他穿的衣服最破,吃的食物也最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贪污呢?在同事眼中,沈毅做事一丝不苟,他将全部热情都贡献给了民航局。如此一位良将,又怎么会对国库公款下手?可不管众人如何质疑,在证据面前,沈毅贪污是既定事实,他们无法为其辩白。

正因为对沈毅无比信任,当沈毅坐实贪污之名时,群众才会更加愤怒,再加上沈毅官职不低,他在一众贪官中起着带头作用。为了杀鸡儆猴,对于沈毅的判处自然不轻,1952年年底,他被判处死刑。对此结果,沈毅毫无异议,然而,就在他一心赴死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却带来了转机。

三次求情

1952年,民航总局处长因贪污被判死刑,没想到陈赓竟然找毛主席求情。回到沈毅落马时,在监狱中,沈毅对着墙壁忏悔,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监狱里见到陈赓。陈赓专程来监狱看望他,两人一见面,沈毅自认愧对祖国,没聊多久,陈赓便离开了监狱。

可接下来,陈赓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找到毛主席替沈毅求情,他恳求免去沈毅一死。按理说,一个贪污好几亿的高官,被判死刑再正常不过,对于犯下大错的沈毅,陈赓为何要特地求情?两人之间,究竟有着何种关系?说起陈赓和沈毅的关系,这还要追溯到陈赓的早年经历。

陈赓出生在1903年,青年时代,陈赓曾在湖南读书,在校期间,陈赓第一次接触了共产主义。到了1926年,陈赓没有丝毫犹豫,他加入我党,随后跟随我党南征北战,秋收起义、长征、抗战中,陈赓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在此期间,陈赓听说了沈毅这个人。当时的沈毅刚从法国留学回来,一回国他便投身到战斗中去。一个知识分子能弃笔从戎,这份胆识,让陈赓无比欣赏。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沈毅依旧在为国效力,他为民航总局出过不少力,不管是作战能力,还是管理经验,沈毅都让人无可挑剔。尽管沈毅后来因贪污罪受审,但陈赓的欣赏并未因此消退。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过错和错误,关键在于能否改正错误。在找毛主席求情之前,陈赓曾私下找周总理暗示过,在陈赓看来,沈毅固然有错,但他的才华远远大于过错。怀着惜才之心,陈赓并不希望沈毅因此丧命。

对于陈赓的暗示,周总理并没有立刻回应。为此,陈赓还没等到减刑,便先等来了沈毅被判死刑的消息。眼看周总理迟迟没有回复,陈赓只好再次找到毛主席,不料,毛主席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毛主席只回复了一句话,那就是找周总理商议。当陈赓再次找到周总理时,他其实并没有把握。要知道,在沈毅被捕的时候,同时落网的还有其他贪官。这群人有的贪污国家公款,有的则挪用赈灾粮食,几乎贪污上亿的贪官,全都被判了死刑。而陈赓单独为沈毅求情,这显然说不过去。

陈赓只好将沈毅的才能再次述说了一遍,他没有多言,交代完一切便离开听候处置。陈赓一走,周总理立马致电毛主席,他带着怀疑的态度询问起了毛主席,不料毛主席的态度却反问起了周总理,随后,毛主席只交代了一句话:周总理,你去处理沈毅吧!这句话乍一看没有其他意思,但实际上,却表示着毛主席已经松口。挂断电话,周总理开始着手调查沈毅,这一番调查下来,原本的死刑竟然变成了死缓,并且能监外执行。也就是说,沈毅不仅逃过死刑,他甚至还获得了自由。

消息一出,群众再次震惊。对比其他贪官,沈毅的经历的确特殊,对我党的帮助也更多,难道仅仅他有功劳,就要减轻刑罚吗?舆论越传越广,起初,民众只是单纯认为审判不公,演变到后来,众人甚至开始怀疑陈赓。他们认为,陈赓是在攀关系救人,至于周总理的处理,也有失偏颇。随着各种猜测出现,关于沈毅的流言早已传遍了大街小巷,在众人的质疑中,周总理又该作何反应?

减刑真相

1952年,民航局一贪官被判死刑,陈赓和周总理却双双为他求情。判决下来后,死刑竟被改为死缓,并监外执行。要知道,沈毅作为民航局的高官,他的贪污数额直接上亿,就算是旧币为单位,这笔钱也不少。毛主席一向明察秋毫,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放沈毅一条生路?

其实,沈毅被判死缓,这全在毛主席计划之中,他之所以更改判决,一切根源全在陈赓身上。1952年初,陈赓曾被毛主席叫到中南海进行谈话,当陈赓步入中南海的时候,毛主席、朱老总早已等候在此,阵仗如此之大,陈赓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他隐隐有预感,今天的事情肯定不寻常。果不其然,毛主席一句话打破了沉默,他直接表示,希望陈赓能担任一校之长。陈赓一头雾水,新中国已经成立,军校已经不复存在,他去哪里当校长。

看着困惑的陈赓,周总理笑着说:“主席准备让你筹建一所军事院校。”原来,历经抗美援朝,毛主席已然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我军不管是装备,还是知识储备,甚至是人才培养方面,都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为了跟上现代化军事进程,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一所军校,要筹建军校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筹备者需要作战经验,其次还要有过硬的本领,而陈赓,则完全符合条件。至于这所军事学校,则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哈军工,同时也是我国军事人才的摇篮。

陈赓明白原委后,他当即向毛主席保证,一定不辜负期望。与此同时,陈赓计上心来,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的任务,除开筹备外,还需要为哈军工寻找师资力量。陈赓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才。他明白,哈军工的师资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他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了不少人才,但一番忙活下来,学院依旧缺少一名弹道专家。碰巧在这个时候,陈赓想起了沈毅,沈毅在法国留过学,不管是知识储备,还是眼界,都远远高于普通专家。

然而,当陈赓试图联系沈毅时,他却听到了沈毅被捕入狱的消息。经过打听,陈赓这才得知,沈毅因生活贫困而贪污,在民航局里,他挪用了好几个亿,最高法院已经判处他死刑。一边是被判刑的沈毅,一边是师资难寻,陈赓最终决定:前往求情,看在沈毅诚心悔过的面上,恳求减轻死刑。陈赓有惜才之心,毛主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特殊时期应该特殊对待,眼看沈毅在狱中每天忏悔,毛主席最终决定,给沈毅一次机会,也给哈军工一次机会。就这样,在毛主席的特赦下,沈毅进入哈军工任职。

不过还没等沈毅干出一番成就,他在学院里便遭到了举报。举报沈毅的是一些老教师,他们指责沈毅经常在工作期间酗酒。哈军工学员陈赓亲自为沈毅求情,才换来沈毅任职,如今沈毅竟然借机喝酒,陈赓顿时便来了气,他赶到哈军工质问沈毅,可得到的回复却相当辛酸。原来,沈毅为了戴罪立功,他住的是最简陋的房屋,哈军工远在北方,冬天寒气侵袭,沈毅舍不得使用取暖设施,他想把经费留给学校。在严寒的冬天里,为了御寒,他只能喝酒暖暖身体。陈赓知情后,他自动让出了自己的房屋,并带领一众干部,将住宅让给学院教授居住。

到了1959年,此时的沈毅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不再是一名监外执行犯,从这一刻开始,他正式受到特赦,从此成为一名正式的教授。同年2月,哈军工成立导弹工程系,1960年,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在这些耀眼的光芒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军事人才的付出。或许对于沈毅的减刑,有人依旧觉得不公平,但沈毅和陈赓对哈军工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