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夜咳不止?中医教你一招搞定
冬季夜咳不止?中医教你一招搞定
隆冬季节,呼吸道疾病高发,常能听到身边传来咳嗽声。一旦感染容易久咳不愈,夜间咳嗽令人难以入睡。为什么会咳嗽?
感冒
冬天咳嗽大多是感冒前期症状、伴发症状或后遗症状。一般还伴随有鼻塞、咽痛、头痛、流清涕。
呼吸道异物
如有明显异物吸入,或在短期内出现反复、持续性的咳嗽,可能是气管内有些小异物或者结核病所致。此时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呼吸道炎症
当各种病原体入侵呼吸道后会引起各个部位的感染,就导致了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炎症的出现,这些都是冬天咳嗽的常见原因。
过敏
过敏性咳嗽也是冬天咳嗽的原因之一,如果在生活中接触了花粉、尘螨、灰尘、动物毛屑、化学物品等过敏原,很容易出现反复咳嗽、痰少的症状。
风寒咳嗽
冬季以风寒咳嗽为主,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导致。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或咳声重浊,吐出的痰黏稠、颜色黄,有少量血丝,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怕风,微有汗出;舌色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风燥咳嗽
恶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干,咽干痛,喉痒,声音嘶哑。舌淡苔干少津,脉浮细。
针对冬季咳嗽,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其中,“苓甘五味姜辛汤”是一个千年古方,专门针对夜间咳嗽、久咳、寒咳等问题。
【方剂名】苓甘五味姜辛汤
【出处】《金匮要略》
【类别】祛痰剂
【组成】茯苓12g,甘草、干姜各9g,细辛、五味子各5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歌】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病机】多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以致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此即 “形寒饮冷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义。寒饮停肺,宣降违和,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气机,故胸满不舒;饮邪犯胃,则喜唾涎沫。治当温阳化饮。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寒饮咳嗽的代表方、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寒饮内停者。
【禁忌】凡肺燥有热、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加减】
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脾虚食少者,可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有多种非药物疗法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咳嗽。常用的穴位有肺俞穴、定喘穴、膏肓穴、膻中穴、气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
推拿:通过点按特定穴位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咳嗽症状。常用的穴位有天突穴、中府穴、膻中穴等。
穴位贴敷:将特制的膏药贴敷在穴位上,药物贴敷和穴位刺激,促使药物透皮吸收而祛除宿寒阴邪,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功效。
艾灸罐走罐:在陶瓷罐中置一艾条,自大杼刮至肾俞,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经络,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的作用减轻咳嗽症状。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推荐以下几款适合秋冬季节的润肺止咳食疗方:
玉竹百合汤
食材:鲜百合、玉竹、石斛各10-20克
做法:将三种药材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放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玉竹具有补阴润燥的功效,百合可以润肺止咳、安神,石斛则滋阴清热,适合秋冬时节的慢性咳嗽。
百合贝母蒸杏肉
食材:百合15克、贝母15克、杏仁15克、杏肉15克
做法:将杏肉去核,与贝母、百合和杏仁一起打成粉,隔水蒸25分钟。
功效:百合有助于止咳润肺,贝母则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能平喘、化痰,对秋冬干燥引起的咳嗽十分有效。
银耳大枣羹
食材:银耳1-2朵、大枣2枚、西洋参3克、百合10克、山药10克、白果5枚
做法:银耳提前泡发后切碎,先煮一小时,再加入其他食材,继续熬煮成羹。
功效:银耳有滋阴润肺的作用,搭配山药健脾养胃,非常适合秋冬季节的干咳、久咳不愈的情况。
川贝雪梨粥
食材:梨500克、梗米100克、川贝适量
做法:川贝及梗米泡水一小时,雪梨洗净切片。将川贝、梗米煮20分钟后,再加入雪梨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这款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尤其适合痰多的慢性咳嗽患者。
中医治疗咳嗽,强调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调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疗法,都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调整。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