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合肥包公祠,揭秘庐州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7: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合肥包公祠,揭秘庐州文化

合肥包公祠,全称“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后经李鸿章捐资重建。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是国内外包公祠、庙的祖庭。

01

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

包公祠的建筑布局严谨,古朴庄严。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02

包拯的生平事迹

包拯,别名包公、包孝肃、包青天等,合肥是其出生、成长、学习、尽孝以及最终安葬之地。包拯的家训和明志诗体现了其清正廉洁、实干担当、正直忠孝的形象。包拯在任职期间,不畏权贵,严惩贪腐,多次上疏弹劾贪官污吏,并改革牌司制度,实现官民“无复隔阂”。

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一生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务求做到廉以用权、权为民用。在泸州当知州时,包拯的亲戚非常高兴,想借着他的威风徇私枉法,其中就有他的舅舅,包拯对此毫不姑息。他亲自开庭审讯他的舅舅,并杖责数十大板,“自是亲旧皆屏息”,其亲朋好友再也不敢违法乱纪、为非作歹了。在任职开封府之初,当时有所谓的牌司制度,即“凡诉讼者不得直入衙内,府吏守门,先收状牒,谓之‘牌司’”。为了防止门牌司收转状纸时向告状人索贿受贿,包拯上任即改革此项制度,裁撤门牌司,大开正门,允许告状人直接上庭递交状纸,“自道曲直”,自此,吏民不敢欺,实现了官民“无复隔阂”。

03

包公祠的游览体验

走进包公祠正殿,古铜色的包公塑像,高大魁梧、正气凛然,让人顿生敬慕之情。正上方高悬“庐阳正气”“节亮风清”“色正芒寒”的横幅巨匾。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包拯家训》,即后世所称的“史上最严家训”。享堂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正殿的东西厢是陈列室,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方志《包公办案图》等,还有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虽然有些字迹模糊不清,但较《宋史·包拯传》更为详细叙述了包拯的一生。此外,祠内的廉泉亭、流芳亭,近年陆续新建的包公文化长廊等,也是了解包拯的好去处。

自2024年5月1日起,包公园全园免费开放,每日9:00-17:00开放,实行分时段预约制入园。游客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实名预约,每日共计20000个预约名额。

04

包拯对庐州文化的影响

包拯的廉洁文化理念,包括其家训的核心要义和包拯在任职期间的反腐事迹,对庐州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拯的家训强调子孙为官不得贪赃枉法,做人要清白廉洁。包拯在任职开封府期间,不畏权贵,严惩贪腐,多次上疏弹劾贪官污吏,并改革牌司制度,实现官民“无复隔阂”。包拯的廉洁文化理念,不仅影响了后代子孙,也成为了庐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公祠作为祭祀包拯的专祠,不仅是庐州文化的代表性景点,更是包拯精神的传承之地,展现了合肥这座古城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