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助力脑出血康复: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
脑机接口技术助力脑出血康复: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不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还会导致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康复训练虽然能够帮助部分患者恢复功能,但效果有限,且康复周期长。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兴起为脑出血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脑机接口技术:连接大脑与机器的桥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大脑信号,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的技术。在脑出血康复领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因其安全性和便捷性而备受关注。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通常使用脑电图(EEG)技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帽采集大脑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控制外部设备的指令。在康复训练中,这种技术被用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从实验室到临床: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
2016年,王薇从西门子医疗离职,创立了术理创新集团,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经过数年的努力,她带领团队开发出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脑卒中、脑创伤、脑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在术理创新的案例中,一位38岁的程序员因脑出血入院,当时病情严重,右侧偏瘫,言语不清。通过使用脑机接口诊疗系统,患者的运动意识被提取并传递给外骨骼设备,带动肢体运动。经过7周、42次训练,患者肌力接近正常,语言障碍也得到改善,最终重返工作岗位。
在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束小康博士带领的念通智能团队也在脑机接口康复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的脑机接口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计划申请国内首个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最高级别医疗器械证。
临床试验:数据见证疗效
念通智能的康复训练仪已在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参与试验的168例中风患者中,有的从手无法动弹到能够自己拿着筷子进食,有的脑部受创中学生经过脑机训练后顺利参加高考。总体数据显示,该技术的康复效果比传统疗法高出25%以上。
未来展望:从上肢到下肢,从康复到唤醒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出血康复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上肢功能恢复。但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适用于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外骨骼设备,以帮助下肢瘫痪患者重新行走。此外,该技术还有望应用于“植物人”唤醒等领域,通过双向刺激与信号链接,激活患者的感官功能。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出血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试验的深入,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正如王薇所说:“这不仅仅是改善,更是一次颠覆性的机会,是给患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