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皋军院士解读TACE指南:中国介入治疗引领国际新突破
滕皋军院士解读TACE指南:中国介入治疗引领国际新突破
在深圳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解读了最新发布的《TACE指南(2023年版)》,并自豪地宣布:“中国介入栓塞术在介入医生几代人的努力下,已经走到国际的前沿,尤其像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已经在国际上起到了领先的地位。”
什么是TACE?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简称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送入供应肿瘤的肝动脉,既能杀死癌细胞,又能阻断其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TACE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TACE的最新突破:联合靶向免疫治疗
近年来,TACE治疗模式不断创新,从单一疗法发展到与靶向、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2024年5月,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了由滕皋军院士团队主导的CHANCE 2201研究结果,为这一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该研究纳入1244例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其中802例接受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三联干预方案,442例接受ICI联合抗VEGF/TKI的双联干预方案。研究结果显示,三联干预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2.6个月,显著高于双联干预组的15.9个月。此外,三联干预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也明显优于双联干预组。
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验证了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的有效性,还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线治疗新选择。基于这些证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4年版)》已将TACE联合系统抗肿瘤治疗作为IIIa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推荐。
中国在介入治疗领域的国际地位
中国在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像滕皋军院士这样的专家团队的不懈努力。滕皋军院士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临床工作40余年,发明和创制多项介入新技术,包括建立放射粒子支架技术、阐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支架再狭窄机制等。他带领团队完成的CHANCE系列研究,为全球肝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中国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滕皋军院士表示:“中国的介入水平,尤其像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已经在国际上起到了领先的地位。”这一成就不仅体现在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上,还反映在国际学术影响力和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上。
未来展望:微创介入治疗的新方向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肿瘤治疗正朝着微创、高效和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微创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特别是在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及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微创介入治疗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模式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创新和领先地位,将为全球肿瘤治疗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