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针灸:顺应天时治冬病
三伏天针灸:顺应天时治冬病
针灸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和脏腑,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的疗效在中华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验证,是祖国医学的一块瑰宝。
我们应该如何用好这个宝藏呢?三伏天是一年气温最酷热的时候,人体的气血比较充足,此时针灸可以起到驱寒除湿的作用。针对冬天容易犯的疾病,比如哮喘、老寒腿等,三伏天的临床疗效会比平时的疗效更好,所以,阳虚或者是寒邪阻络的患者可以冬病夏治。
专家简介
潘胜莲,温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浙江省中医药新苗人才,浙江省首批健康科普专家,温州市医坛新秀培养对象,温州市卫生系统“双鹰”人才,温州市中医院“普安英才”培养对象,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腧穴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健康产业与中医药促进会针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中医药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获“温州市针灸推拿职业技能带头人”称号。
专业擅长: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各种脊柱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关节炎以及软组织损伤、面神经炎、肩周炎、妇科疾病、体质调理、肥胖等。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疾病选择在夏天进行治疗。
- 冬病:指在冬季发作或加重,夏季缓解的一些慢性疾病。冬病之人具有阳虚的特点。
- 冬病夏治原理: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那时候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的阳气也是最充沛的,这时候再用温热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达到补充阳气、祛除寒邪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可以通过三伏贴、温针灸、督脉灸、中药等等。其中三伏贴是最方便、也是最有特色的方法。三伏贴是将相应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比如脾胃虚寒的病人,我们会贴敷在他的中脘、天枢、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等穴。一般一年贴敷3-5次,是一个小的疗程,连续贴敷3年,是一个大疗程。温州市中医院在2005就开始冬病夏治的工作,已经做了近20年,每年都很多人慕名而来,这几年每年过来贴敷的人次有1万多。
冬病夏治能治疗的疾病
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脾胃虚寒、体虚易感、脊柱关节病、妇科疾病等。其中呼吸系统疾病这个效果是最理想的,比如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等。另外像脾胃虚寒的病人,效果也是很好的。我们在夏天喜欢冰啤酒、冰饮料、海鲜吃起,其实这些生冷的食物吃多了很容易导致我们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病人会有胃脘部胀满、胃隐隐作痛、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等症状。
特殊人群是否适合三伏贴
- 体虚易感的人比较适合冬病夏治,体虚易感往往表现为怕冷、怕风、易感冒。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感冒的人特别多,甲流、乙流、普通感冒的,有个别人一个月感冒两三次,这种肺气虚的人就比较适合在夏天的时候进行冬病夏治。
- 膝关节疼的老人,通过医生的辩证后如果是虚寒、寒湿体质的话完全是适合的。人的膝关节是个负重关节,活动范围很大,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人到中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在秋冬季、阴雨天发生膝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关节僵硬、疼痛等等。也就是俗称的“老寒腿”。它完全符合“冬病”的特点,适合冬病夏治的治疗。另外,像颈椎病、腰腿痛,如果是寒湿类型的,也是可以进行贴敷治疗的。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 儿童在发烧体温超过38.4º,哮喘大发作时,不建议敷贴治疗。
- 穴位贴敷的治疗期间不宜吃冷饮,冰条等食物。忌食油腻、腥、酸、辣等食品,具体点就是指鸡、鸭、牛肉、羊肉、葱、姜、蒜及补品,特别是一些易“上火”的人,更应慎食。总之,当天的饮食宜清淡。
- 穴位贴敷后一般不能马上游泳、洗澡,最好在药膏揭下后2-4小时以后洗澡,洗澡也仅限于淋浴,不宜搓洗。若要游泳,建议游泳结束后在行穴位贴敷治疗。
- 冬病夏治是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治未病方法,一方面可以起到顺时养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治疗疾病,防止复发,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和疼痛的程度。敷贴总比不贴好,连续贴敷,肯定比断断续续贴敷或者只贴敷1个疗程的效果要好。
- 冬病夏治三伏穴位贴敷治疗后,最好能坐下来,休息一下,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以免大量出汗。因为出汗后,一方面药膏的一些成分能与水结合,对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性;另一方面,药膏的胶布因为汗,容易脱落,或者凸起,与皮肤未接触,不能达到有效的刺激。可以微微出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