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梳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42: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从秦汉到明清,各朝代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开展对外交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系统梳理这一历史脉络,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开放历程。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 秦朝
  • 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 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1. 汉朝
  •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 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
  •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 在东北设护乌桓校尉
  • 推行屯戍政策,在西域设置田官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 隋唐时期
  • 尚书省礼部及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
  • 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周边民族归附
  • 唐朝与边疆各族保持密切联系,“天可汗”威望卓著
  •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 南诏王被唐朝加封
  • 设立多个都护府管理边疆
  1. 宋朝
  • 与辽、西夏、金并立,但各族间交往未中断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 元朝
  • 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
  • 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 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
  1. 明朝
  • 设礼部、鸿胪寺等机构管理民族事务
  • 修筑长城,布置“九边”
  •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贸易
  • 在边疆设都司、卫、所
  • 敕封西藏僧俗领袖
  1. 清朝
  • 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事务
  •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控制
  • 平定噶尔丹部叛乱
  • 册封达赖、班禅
  • 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 汉朝
  • 陆路经河西走廊通中亚、西亚
  • 海路可达印度南部
  • 甘英出使大秦
  • 东汉与倭国交往
  1. 隋唐至宋朝
  • 隋炀帝管理西域通商
  • 唐朝与大食国交往
  • 日本遣唐使
  • 宋朝开辟多条海上航线
  1. 元朝
  • 海陆通道通畅
  • 马可·波罗来华
  1. 明朝
  • 维护朝贡体制
  1. 清朝
  • 《尼布楚条约》签订
  • 马戛尔尼使团来访

羁縻政策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行政单位,保持原有社会组织形式,任用当地首领为官吏,除政治上隶属中央、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事务自主管理。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条件、途径及特征

  1. 条件
  •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 对外交通发达
  • 开明的外交政策
  • 科技发展
  • 杰出人物的作用
  1. 途径
  • 官方和民间贸易
  • 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 宗教传播
  • 战争
  1. 特征
  • 由开放走向闭关
  • 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
  • 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
  • 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本文原文来自高考直通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