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食物过敏
正确认识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很多人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食物过敏的定义、症状、判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你正确应对这一问题。
什么是食物过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食物过敏是由特异性免疫介导的不良健康反应,通常在食用特定食物后可重复发生。食物过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接触食物后快速出现反应,常见症状包括荨麻疹、口腔过敏综合征、鼻炎、哮喘等。
-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一般在进食后超过1-2小时出现反应,多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 混合介导的食物过敏:如特应性皮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
如何判断食物过敏?
典型的食物过敏症状通常在摄食后几分钟至两小时内出现。如果怀疑食物过敏,可以通过记录摄入的食物来筛选致敏原。对于轻微症状,可以尝试“回避-激发试验”:
例如,若怀疑对鸡蛋过敏:
- 回避:停止摄入鸡蛋及其制品
- 观察:确认过敏反应是否消失
- 激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新摄入少量鸡蛋,观察症状是否重现
如果无法自行判断,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发生食物过敏怎么办?
一旦确定对某种食物过敏,应立即停止摄入并及时就医。轻微的皮肤症状可能在停止摄入后自行消失,但若出现严重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需尽快就医,并提供详细的饮食记录以协助诊断。
如何预防食物过敏?
预防食物过敏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接触过敏原。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 购买包装食品时仔细阅读配料表
- 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餐厅工作人员你的过敏情况
- 学习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
- 必要时佩戴医用腕带,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帮助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下八类食品及其制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果用作配料,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a)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
b)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c)鱼类及其制品;
d)蛋类及其制品;
e)花生及其制品;
f)大豆及其制品;
g)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h)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确定食物过敏后还能再吃吗?
有些食物过敏可能伴随终生,但也有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消失。部分食物在高温烹饪后可能不再引起过敏反应,例如对鸡蛋或牛奶过敏的人可能能够食用烘焙食品。
可以通过“回避-激发试验”来测试是否仍然对某种食物过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如果在回避致敏食物6个月后尝试重新摄入无过敏反应,可考虑将其重新纳入饮食计划。
对于需要长期回避的食物,可以选择营养相似的替代品。例如,花生过敏者可以选择其他坚果,海鲜过敏者可以选择淡水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如果过敏食物种类较多,建议定期咨询营养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