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术后康复,散步是最好的选择
心脏搭桥术后康复,散步是最好的选择
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术后的康复同样关键。研究显示,心脏康复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再入院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散步作为最简单、最安全的运动方式之一,特别适合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
散步:心脏搭桥术后康复的明智之选
散步是一种低强度、低风险的有氧运动,非常适合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还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同时避免对心脏造成过大的负担。
研究表明,散步等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异常,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此外,散步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何科学地进行散步康复
运动量:建议每次散步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初始可以从20分钟或更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每周进行3-5次,运动频率不宜过高,以免造成身体过度疲劳。
运动强度:散步时应保持轻松的步速,以不感到气喘吁吁为宜。可以采用“谈话测试”来判断运动强度:如果在散步时还能轻松交谈,说明强度适中;如果感到呼吸急促,难以交谈,则需要适当减慢速度。
注意事项:
- 饭后不宜立即散步,建议在饭后30分钟后再进行,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 选择平坦、安全的路面,避免在车流较多或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散步。
- 穿着舒适的运动鞋,保持正确的姿势,注意安全。
- 随身携带必要的药物和通讯设备,以便在出现不适时及时求助。
案例分享:科学运动助力术后康复
83岁的林姨在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了左心耳封堵和冷冻射频消融手术。术后,她在心脏康复门诊接受了专业的运动评估和指导。通过定期的散步等康复运动,林姨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不再感到气短和无力,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心脏康复专家黄兆琦副主任医师强调,心脏病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科学、安全的运动。运动前应进行专业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肌肉骨骼功能和平衡功能等。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总之,散步是心脏搭桥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理想选择。它不仅安全有效,还能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改善心肺功能。但请记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运动前务必咨询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