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蛋白质含量超豆腐,还能保护心血管和稳定血糖
豌豆蛋白质含量超豆腐,还能保护心血管和稳定血糖
豌豆,这种看似普通的蔬菜,却以高达8.6克/100克的蛋白质含量,稳居高蛋白蔬菜榜首,远超其他常见蔬菜。更令人惊喜的是,豌豆的蛋白质质量堪比豆腐,是名副其实的“植物肉”。如果你正在寻找高蛋白的素食选项,不妨试试豌豆吧!它不仅能为你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带来美味的味蕾享受。
豌豆的营养价值
豌豆的营养价值远不止高蛋白这一点。它还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1、叶酸、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钾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素共同作用,为人体带来多重健康效益。
保护心血管:豌豆中的钾、叶酸和膳食纤维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钾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叶酸可预防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膳食纤维则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研究还表明,豌豆蛋白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改善心血管疾病,增强饱腹感,降低血脂。
平稳血糖:豌豆中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豌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高,含有39.2%的慢消化淀粉和7.07%的抗性淀粉,食用后血糖升高相对缓慢。体外研究发现,豌豆淀粉的消化率比玉米淀粉、大米淀粉低,引起的葡萄糖升高相对缓慢。
缓解便秘:豌豆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便便的含水量,让便便体积变大,并促进胃肠蠕动,对预防便秘、改善肠道健康会很有帮助。如果平时经常便秘,不妨在饮食中增加些豌豆试试。
预防高尿酸血症:虽然豌豆的嘌呤含量不算低,为86mg/100g,但却与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呈负相关。有研究纳入了6329名老年受试者,搜集了非大豆豆科消费和血清尿酸水平的信息。这项分析是在PREDIMED研究的框架内进行的,研究人员根据地中海饮食依从性问卷中每14项的完成情况评估了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结果表明,那些完成了每周摄入3份或3份以上非大豆豆科食物的人,与没有达到这一摄入量的人相比,患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更低。
豌豆的食用建议
豌豆的食用方式多样,既可作为蔬菜,也可作为主食。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食用建议:
替代部分主食:豌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1.2g/100g,热量为111kcal/100g,比土豆还高。因此,可以将豌豆作为部分主食食用,既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又能补充丰富的营养。
搭配米饭:豌豆富含赖氨酸,大米中又缺少这种氨基酸,它俩搭配着吃还能起到氨基酸互补的效果,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多样化烹饪:豌豆可以炒、煮、炖等多种方式烹饪。例如,可以做成豌豆炒虾仁、清炒豌豆、豌豆炒鸡蛋、豌豆炒瘦肉等,也可以直接蒸熟吃,或者做成豌豆米饭。
豌豆的保存方法
豌豆的保存需要一些技巧,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
短期保存:如果买的豌豆量少,只需要短时间存放,那就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3 ~ 5天,尽早吃完。
长期保存:如果买得多就需要冷冻保存,8个月内吃完。不过,在冷冻豌豆这件事上可有讲究,不能装进保鲜袋直接冷冻。有研究对比了冷冻豌豆的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将豌豆清洗干净后,装保鲜袋;第二种是将豌豆清洗干净后置于85℃热水中漂烫10秒,漂烫后立即取出,放入冰水浴中2 ~ 3分钟冷却,控干水分后装入保鲜袋。这两部分豌豆处理后都放入冰箱-18℃条件下,冷冻保存56天。结果发现:相比之下,漂烫冻藏处理能够更好地保持豌豆的品质,营养成分的变化也较为缓慢。这是因为漂烫处理钝化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也延缓了丙二醛的上升速度。其中POD和PPO是导致果蔬褐变的主要酶类,丙二醛含量升高会促进果实衰老。
豌豆的食用注意事项
虽然豌豆营养丰富,但食用时也需留意以下几点:
适量食用:豌豆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食用时应注意适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
特殊人群:甲状腺功能不全、过敏体质的人,建议少吃豌豆。如有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也应注意控制摄入。
豌豆以其卓越的营养价值和多样化的食用方式,成为追求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蔬菜,豌豆都能为你的餐桌增添一抹清新,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