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会当凌绝顶”:杜甫泰山题咏与青年壮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55: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会当凌绝顶”:杜甫泰山题咏与青年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首描绘泰山壮丽景色、展现诗人雄心壮志的千古名篇。青年杜甫在开元年间游历泰山,写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泰山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也表达了他渴望攀登绝顶、俯瞰群山的雄心壮志。

01

泰山:从普通山岳到五岳之首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称“岱宗”,是中国五岳之首。其历史文化意义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在先秦以前,泰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大山,直到战国时期,随着齐鲁文化的兴起,泰山才逐渐成为五岳之首。泰山文化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经过千年传承,成为山东半岛人民的重要信仰。秦始皇时期,泰山被定为“国山”,并举行封禅大典,进一步确立了其文化地位。泰山封禅不仅是帝王彰显功绩的仪式,也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泰山文化还传播至外邦,如琉球、泰国、越南等地,影响深远。

02

杜甫的青年时期与《望岳》的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24岁的杜甫来到泰山。这一年,他刚刚在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幸落第。面对这样的挫折,杜甫没有气馁,而是选择游历泰山,以舒缓心情。泰山的壮丽景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望岳》。

03

《望岳》诗句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的开头,杜甫以设问的方式,展现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泰山横跨齐鲁两国,青翠的山色绵延不绝,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的神奇秀丽,仿佛是大自然的精心雕琢。山的南北两面,由于阳光的照射不同,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对比,宛如昼夜交替。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站在泰山脚下,仰望山巅,只见云雾缭绕,群鸟归巢。这壮丽的景象,让他的心胸为之开阔,目光也随之远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展现了杜甫的雄心壮志。他决心登上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这不仅是对泰山的赞美,更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04

泰山与杜甫的相互成就

泰山的壮丽景色激发了杜甫的创作灵感,而《望岳》这首诗,也让泰山的名声更加响亮。杜甫在诗中展现的雄心壮志,与泰山的巍峨气势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望岳》不仅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起点。这首诗展现了杜甫的才华和抱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泰山的壮丽与神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不仅是对泰山的赞美,更是杜甫青年时代的写照。他站在泰山脚下,仰望绝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