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强身健体的养生要穴
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强身健体的养生要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当髌骨下缘外侧四横指处,被誉为“长寿穴”。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不仅可以健脾胃、调和气血,还能有效缓解消化不良、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每天花几分钟按摩足三里穴,就能为你的健康加分,提升生活质量。快来试试吧!
足三里穴的位置与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取穴技巧是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足三里穴的功效与作用机理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用。历代医家均将此穴列为保健强身第一穴。
治疗脾胃疾患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合穴可治疗“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同时,足三里又是胃的下合穴,是胃腑之气下合于本经足阳明的腧穴,“治府者,治其合”“合治内府”,所以足三里是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便秘、泄泻等脾胃疾患的重要穴位,也是《灵枢·五邪》言“邪在脾胃……皆调于三里”的原因所在。古人将其纳入四总穴,称为“肚腹三里留”。
治疗膝关节和下肢病症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即腧穴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的病症。足三里位居下肢,膝关节下部,所以对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膝关节疼痛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对于长时间走路、登山引起的下肢疼痛,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下肢痿软无力、疼痛、水肿等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气血虚弱诸症
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主血所生病。日常按揉足三里可健运脾胃,促进气血化生,也可配合脾俞、胃俞等穴,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失眠、心悸气短、头晕、贫血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治疗神志疾患
心主神志,又主血脉,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而为血,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若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蒙蔽心神,人体阴气过旺,就会发生“重阴则癫”;若痰火上扰,蒙蔽心窍,神志逆乱,人体阳气暴亢,则会出现“重阳则狂”。足三里可以健运脾胃、通腑化痰、升降气机,对痰气、痰火上扰清窍引起的高血压、失眠、癫狂、精神分裂症等神志疾患皆能调理,同时也可以预防中风。《太平圣惠方》称“三里下气”,主张三十以上的人要时常艾灸足三里,避免“气上眼暗”。
强身保健
民间俗语有言“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形象说出了足三里穴的强身保健作用。经常按揉、拍打、艾灸足三里,可以增强脾胃功能,畅通足阳明胃经气血,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衰老的作用。这也是古人将足三里功效论述为“却五劳之羸瘦”的缘故。
刺激足三里穴的方法
特效按摩
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长期坚持,可以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按摩手法
用手指指腹推按足三里穴1~3分钟,可改善消化不良、下肢痿痹、下肢不遂。
艾灸疗法
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脚气、下肢不遂等。
拔罐疗法
用气罐留罐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中风、脚气、水肿、消化不良。
刮痧疗法
用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以潮红发热即可,可以治疗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
- 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 艾灸时要注意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 按摩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如果按压时感到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检查。
- 孕妇慎用艾灸和拔罐疗法。
足三里穴作为保健强身第一穴,其功效和应用范围广泛。通过简单的按摩和艾灸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增强免疫力,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建议每天坚持按摩几分钟,让足三里穴成为你健康生活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