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底薪被转考核工资,法院:公司解除合同违法
员工底薪被转考核工资,法院:公司解除合同违法
在职场中,劳动者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比如被逼迫离职、无故降薪等。这些行为是否合法?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一个真实的劳动仲裁案例,为你解读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法律程序。
案情简介
2021年广东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关于某电子公司与员工符某某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电子公司单方面将符某某的岗位津贴转为考核工资,这意味着符某某必须完成特定的销售目标才能获得这部分工资,否则将无法足额领取。由于符某某不同意降低底薪,公司采取了将其移出微信工作群的措施,试图逼迫其离职。当符某某继续处理客户事务时,公司口头辞退了他。对此,符某某不服劳动仲裁的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电子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案件解析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发现,电子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双方曾就销售目标、业绩以及不达标的处理方式达成过一致,也未能证明降低符某某薪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此外,公司没有证据表明双方就调整工资结构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一致。因此,法院认为电子公司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解除了与符某某的劳动关系,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应向符某某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法院的判决基于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即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基于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且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电子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这些原则,因此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启示
此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它强调了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其次,它提醒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薪酬待遇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即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不能单方面强制执行。此外,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否则将面临违法解除的法律后果。
此案还表明,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会严格审查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行为是否合法。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用人单位在处理劳动合同相关事宜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对于劳动者而言,此案提醒他们在面对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时,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同时,劳动者也应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劳动法律知识,以便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总之,此案强调了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法律程序,提醒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合理、合法地处理劳动关系中的问题。
本文原文来自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