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胃癌高发群体应定期做胃镜,五类人群需警惕
国家卫健委:胃癌高发群体应定期做胃镜,五类人群需警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明确了胃癌的高风险人群和预防措施。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新发病例达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41/10万和18.44/10万。虽然近年来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胃癌高风险人群
根据方案,胃癌筛查对象主要为45~74岁的高风险人群,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癌相关癌前病变患者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长期食用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者
- 有恶性贫血或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人群
胃癌预防措施
研究表明,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减少盐分和腌制、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比例。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胃癌风险。
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定期体检: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胃部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关键。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或已知癌前病变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抗生素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降低胃癌风险。
避免过度食用热烫食物: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和饮料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
早期筛查方法
早期筛查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目前,胃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包括:
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确诊率可达95%。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等指标,可以评估胃癌发生的风险。当PG比值低于3.89,G-17高于1.50pmol/L时,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
HP感染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呼气试验或血液检测可以判断是否感染。
专家建议,4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部检查。早期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总之,通过识别高风险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可以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胃部健康,远离胃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