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4小时武警值班站岗,潭柘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4小时武警值班站岗,潭柘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潭柘寺,这座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寺庙,历经1700多年沧桑。它不仅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从西晋时期的嘉福寺到如今的潭柘寺,它为何能成为北京的“镇城之宝”?又为何会有武警24小时站岗守护?
1700年的历史沉淀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嘉福寺。自唐代起,历经金、元、明、清各代的不断扩建和修缮,逐渐形成今日的规模。作为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寺庙,潭柘寺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皇家寺院的尊贵地位
潭柘寺自建寺以来,几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曾来这里祭拜。金代时期,潭柘寺诞生了多位杰出的禅宗大师,显著提升了寺庙的知名度与威望。到了明代,潭柘寺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众多外国僧人前来学习佛法。
独一无二的安保待遇
建国以后,潭柘寺开始由中国武警站岗,这一待遇在全国寺庙中独一无二,彰显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庄严肃穆的建筑布局
潭柘寺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
- 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
- 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
- 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
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龙泉涌流,滋养一方
寺院背后有“龙泉”、“泓泉”两股丰盛的泉水,在“龙潭”合流后穿过寺庙,向远方的土地流去。这股泉水不仅滋养了周围的村庄和农田,也使得潭柘寺在历史上多次更名,最终定名为龙泉寺。
古树名木,见证千年
毗卢阁内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东侧便是最著名的“帝王树”,相传种植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清乾隆皇帝曾御封此树为“帝王树”,这是迄今为止皇帝对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
文物珍宝,见证历史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四百年的玉兰传奇
寺内最负盛名的二乔玉兰已经开了400多年,每到这个时节,总是如约绽放,向来来往往的游客展现它“下紫上白、双色渐变”的独特美丽。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寺内珍藏的镀金鸱带、金代诗碣、清代肉身佛等文物,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刹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