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芳医生最新解读:高血压治疗目标重大更新
郭艺芳医生最新解读:高血压治疗目标重大更新
2024年,心血管病领域迎来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高血压治疗理念的重大更新。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郭艺芳医生在年终盘点中强调:“忘掉140/90 mmHg,把大多数人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最新研究的发现,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明确的治疗方向。
重要研究: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带来更大获益
这一理念的转变主要基于两项在中国学者主导下完成的重要研究。6月份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的ESPRIT研究显示,与标准降压(收缩压<140 mmHg)相比,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的目标下,心血管病及其高危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益处。紧接着,在11月份,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BPROAD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将血压降至<120 mmHg比降至<140 mmHg更能有效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这些研究结果为更严格的血压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结合此前的SPRINT研究、STEP研究、CRHCP研究以及BPLTTC最新荟萃分析,专家们认为,长期以来临床医生所遵循的<140/90 mmHg的血压控制目标并不能使高血压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益处。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将大多数成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全因死亡的风险。
最新指南:积极的血压管理思维
这一理念的转变在最新发布的高血压指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24年,三部重量级高血压指南相继发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和《2024年ESC血压升高与高血压指南》。虽然这些指南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都体现了更为积极的血压管理思维。
以2024版ESC指南为例,该指南根据血压水平将人群分为三类:血压不升高(诊室血压<120/70 mmHg)、血压升高(血压120/70140/90 mmHg)和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血压处于120140/70-90 mmHg范围内群体的重视程度。指南建议,对于所有成年高血压患者,只要能够耐受,应将血压控制在120-129/70-79 mmHg。对于确实无法耐受的患者(如治疗前存在症状性体位性低血压、年龄≥85岁、中至重度衰弱或预期寿命短于3年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收缩压控制目标至<140 mmHg,但仍需遵循“尽可能低”的原则。
新型降压药物:突破性进展
在降压药物研发方面,2024年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美国FDA批准了由Idorsia制药公司生产的双重内皮素(内皮素A/内皮素B)拮抗剂aprocitentan(阿普昔坦,商品名Tryvio)上市,用于难治性或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这是近30余年来美国首次批准全新作用机制的一类降压药物,为那些经过常规治疗后血压仍无法控制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外,小干扰RNA类药物Zilebesiran的II期临床试验KARDIA-1研究结果也令人振奋。该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不同剂量的Zilebesiran组在治疗3个月时能使受试者动态收缩压下降14.1~16.7 mmHg。更重要的是,活性药物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患者均未见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虽然该药物距离正式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一发现为高血压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最新研究和指南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更明确的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随着新型降压药物的不断研发,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高血压的治疗将更加精准有效,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也将取得更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