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高血压到卒中后眩晕,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获认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高血压到卒中后眩晕,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获认可

引用
39健康网
10
来源
1.
https://ypk.39.net/2308065/ask/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qr_12427170600888623487
3.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403A07S9H00
4.
http://wjw.binzhou.gov.cn/art/2024/8/13/art_348268_10308445.html
5.
http://www.zjsjw.gov.cn/zhuantizhuanlan/qinglianwenhua/shuhuasheying/202401/t20240124_21547075.shtml
6.
https://cont.jd.com/pccontent/305428
7.
https://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3562
8.
http://www.hnszyy.com.cn/info/3130/11758.htm
9.
https://finance.sina.cn/stock/med/2024-09-14/detail-incpcywe1310000.d.html?oid=%E9%AB%98%E4%BB%BF%E7%88%B1%E5%BD%BC%E8%A1%A8%E2%96%8B%E5%BE%AE%E4%BF%A189486682%E2%96%8B8u9O&vt=4&cid=76524&node_id=76524
10.
https://rs.yiigle.com/cmaid/1517362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一般是指人们感到周围环境或者自身在旋转的感觉,伴随头晕、恶心、出汗、站立不稳等不适症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其带来诸多不便。在祖国医学中,眩晕则属于一类疾病,中医有关于眩晕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书中称其为“眩冒”、“眩”,并对其病因病机有着较为丰富的论述,眩晕属肝所主,历代医家认为眩晕病因大多以内外为主,其中内伤致眩多与髓海不足、血虚、气郁等多种因素有关。如《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随着时间的发展,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也有了新的认识。唐宋时期,严用和首次提出六淫、七情等外邪致眩之说,强调了眩晕病因的多样性;金元时期,刘完素曰:“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提出眩晕从风火立论;朱丹溪云“无痰则不作眩”,提出治痰为先;明代的张介宾提出气血阴阳亏虚可以导致眩晕;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到瘀致眩晕等。总体来讲,古代中医认为眩晕病机多为风、火、痰、瘀等外邪或内虚、气郁等内伤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家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现代医学中,眩晕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在发达国家,每年约有440万因眩晕而就诊的病例。调查研究显示,眩晕的发病率与年龄及性别关系密切,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可达到20%30%,瑞典7075岁有头晕问题的老年人中,女性占64%,男性占3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研究发现,眩晕在临床上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又称脑性眩晕,可由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引起;周围性眩晕则是由内耳前庭到前庭神经之间部位病变引起,多因梅尼埃病、耳石症等所致。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小柴胡汤首次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方中以柴胡为君药,黄芩为臣药,佐以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药性,主要用于和解少阳。柴胡轻清升散、黄芩苦寒清降,二者一升一降可疏泄肝胆、调畅气机、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辛温祛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气和中。作为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经典名方,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临床中小柴胡汤不仅被用于治疗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等内科疾病,同时也在外科、儿科、妇科等疾病中疗效显著,因其具有疗效好、预后佳、安全性强等优势,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伤寒论中提到小柴胡汤主治少阳证,“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研究发现,眩晕的发生多因肝胆疏泄失常,横逆乘脾犯胃,导致脾失健运生痰,胃气上逆,痰气互结上扰清窍致眩晕,由此可见少阳证与眩晕症状相似、病机相同,故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眩晕。

01

小柴胡汤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液压力升高(收缩压 > 130 mmHg,舒张压 > 80 mmHg)为特征,伴有多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伴随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过速等不适症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上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20~2022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1.6%。高血压在中医中属于“眩晕”范畴,病起于肝,累及脾肾等脏腑。李文杰教授提出肝脏的功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着重要的联系,肝疏泄功能失调导致气机不畅,气郁化火上扰头目,引发眩晕;藏象学说认为肝与胆相表里,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名老中医方显明教授认为胆气主升,通达阴阳,若胆失升发则气机升降失调、阴阳失和、阳气雍滞,使血压异常升高。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合用可疏泄肝胆、清泄少阳之火,调畅气机,从而定眩,在临床上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并且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小柴胡汤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的TG、HDL-C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降低血压。吴山永等运用小柴胡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DBP和SBP值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对照常规西药组降低更加明显,所以证明小柴胡汤可以通过改善脂代谢来降低患者的血压。杨丽凡等应用小柴胡汤治疗高血压,结果显示小柴胡汤治疗后患者血压及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 0.05),且中药汤剂对比西药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在降压上疗效显著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02

小柴胡汤治疗卒中后眩晕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因局部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神经功能异常的疾病的总称,其临床上常见一侧肢体偏瘫或麻木,头痛,恶心,语言或视力障碍等症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预后不佳还会遗留诸多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中风后眩晕,轻者在休息后症状可缓解,而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有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易怒紧张等情志因素都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发生眩晕的风险升高,血压、血脂升高都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造成大脑的缺血缺氧、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引发眩晕。小柴胡汤则可以调节血压、脂质来改善动脉硬化,增加脑摄氧量保护脑组织。崔文华的研究随机纳入了中风后眩晕患者80例,观察组口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结果发现2组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由此可见小柴胡汤对比口服西医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更佳。齐才晓纳入15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发现小柴胡汤治疗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均低于治疗前,小柴胡汤组血浆粘度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更多,这说明小柴胡汤不仅可以缓解眩晕的症状,还可以降低其血浆粘度,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芦宇纳入卒中后眩晕患者96例,结果发现小柴胡汤治疗组的症状、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说明小柴胡汤在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更好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灌注情况,促进预后。

03

小柴胡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因特殊的位置变化而引发强烈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等

小柴胡汤的疗程一般为七天,但具体治疗时间需要根据病情来判断。小柴胡颗粒剂可用于治疗感冒、鼻塞、咳嗽、咽干等症状,通常服用五到七天后可治愈。建议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