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儿童到外卖骑手:一位艺术创作者的气候叙事
从流动儿童到外卖骑手:一位艺术创作者的气候叙事
春阳是「瞳瞳计划」的联合发起人,也是一名新生代独立艺术创作者。他致力于运用影像艺术,记录和呈现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个体故事,激发公众对气候公正议题的关注与思考。
个体的参与与记录
作为「瞳瞳计划」的发起人之一,春阳一直寻找将专业与公益结合的方式。在与广州流动儿童公益机构「微光学堂」合作时,他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复杂生活环境和隐性风险。他意识到,通过影像的力量,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气候与自身的关系。
2023年7月6日,地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平均气温达到17.23℃。春阳以此为契机,在流动儿童社区开展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摄影夏令营。孩子们拿起相机,走进社区,记录下他们眼中的高温世界。他们拍摄照片,测量记录温度,采访社区中的人们,制作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社区高温地图。
孩子们走进社区用相机记录自己眼中的高温世界
孩子们镜头下的社区高温地图
春阳并没有刻意强调气候变化这一宏大主题,而是希望在孩子们的认知中投下一颗石子,产生涟漪般的影响。他特别提到,孩子们的家长对极端天气更为敏感,比如电费上涨、高温影响生意等。这些细微的观察,为项目的深入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在项目中,春阳还关注到外卖骑手这一群体。他与伙伴们制作了微纪录片《待送达的风险》,记录了外卖员在极端天气下的工作状态。一位外卖骑手L叔叔在采访中提到,为了孩子的安全,他宁愿放弃部分收入。另一位骑手小明则分享了雨天送餐时的危险经历,揭示了极端天气对外卖行业的深刻影响。
微纪录片中的外卖员
个体的表达与观看
春阳的视角聚焦在多个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个体故事中,包括京郊通勤人、北漂员工、流动儿童、农资店老板以及被困列车的乘客。他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了气候公正的核心问题——伤害与补偿。他希望通过影像艺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艺术创作与社会议题的合作是提出、定义和展开问题。它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大家没有在想的问题。"
在玲珑计划的支持下,春阳完善并实践了自己的项目构想。他将收集到的故事交给上海的「还原剧团」,演员们观看纪录片后进行即兴表演与拍摄制作。最终,这些作品以视频装置的形式在Bottledream的展厅展出,引发了1000多位来访者的思考。
涟漪(Ripples)艺术展览现场
春阳将这个过程比喻为蝴蝶效应,"最开始的时候我收集了故事,然后把故事给「还原剧团」的演员看,演员看完之后又进行表演,我们把再把这个表演录下来,经过剪辑,然后再放到像电视这样的一个装置上去展现。"
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就像涟漪一样向外辐射,"它本身想要去模拟的是气候变化,这个形成的过程就是一点一点的,一环扣一环的,并且后面的人是没有办法往前追溯的,你不知道上一环是在哪里,你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些只言片语,或者一些感受性的东西。"
「还原剧团」演绎个体故事
春阳强调过程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做公益传播的时候,我们总只想别人看到你这个东西之后,他会改变什么,或者他收获了什么。但其实我觉得虽然在做气候传播的内容,但其实最重要的改变还是我们所有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的人。"
在新一轮的玲珑计划项目中,春阳计划与「还原剧团」进行两场线下的故事讲述和即兴表演,邀请100位观众参与其中,讲述自己在气候变化大环境下的个体经历。他希望在循环中不断扩大个体的力量,慢慢推动一点一滴的改变。
特别致谢
感谢能源基金会、北京险峰长天公益基金会、社区伙伴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对本项目的支持和对公民气候行动的大力支持
二、三期玲珑伙伴行动故事合集(持续更新中)
阅读玲珑计划一期伙伴行动故事,请点击【自然之友】公众号主页#玲珑计划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