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推荐:低蛋白低豆粕饲料配方
农业农村部推荐:低蛋白低豆粕饲料配方
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行业面临的饲料成本上涨和资源利用压力不断加大,提升蛋鸡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近日发布了关于蛋鸡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方饲喂技术的技术要点,为广泛推进此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系统性指导。
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饲料成本占据养殖总成本的重要比例,而蛋鸡养殖尤其依赖于优质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受国际市场波动和资源紧张等因素影响,豆粕价格已然水涨船高,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研究者们积极探索低蛋白低豆粕的日粮配方,旨在实现饲料的多元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要点
营养成分的优化配置
在保障蛋鸡生长和产蛋性能的基础上,采用豆粕的替代原料,如菜籽粕、棉籽粕及其他植物蛋白源,以降低蛋白质的总含量。同时,这种配方也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科学设计日粮配方
根据基础营养需求累积理论,对日粮蛋白质含量进行分阶段调整。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灵活变动,如在蛋鸡高峰期,稍微提高蛋白质含量,而在其产蛋高峰期则维持在较低水平,以确保生产效益。
监测与调整反馈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饲养效果的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日粮配方。例如,关注蛋鸡的产蛋率及饲料转化率,确保其在实验期内持续达到理想数值。如果发现不符合预期,需迅速对配方进行优化。
加强抗病能力
低蛋白低豆粕日粮配方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需保证蛋鸡的抗病能力。通过加入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强化免疫系统,确保成鸡健康。
应用案例
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开展全省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经企业自主申报,市县行业管理部门审核推荐,省级专家评审和综合比选,拟定了8个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原料快速检测和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完善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采用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设计低蛋白日粮技术配方。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非常规饲料资源和副产物替代豆粕。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原料的物理特性,合理确定原料粉碎粒度、环模长径比等工艺参数,提高成品加工精细度。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不同原料配制饲料的饲喂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将常规的教槽料+保育料+小猪料+大猪料的四个阶段,进一步细分为九段饲喂模式,实现精准营养与精准饲喂。在不降低动物生长性能的同时可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1-2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配合饲料产量701.3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11%,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2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14万吨。
湖南百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推广精选原料、精准配方、精益工艺、精心饲喂“四精”技术体系,减少豆粕使用量,实现降本增效目的。一是深入了解各种饲料原料的性质和成分,建立并严格落实饲料原料筛选评级制度,优先选择消化率高、适口性强、抗营养因子含量低、氨基酸平衡、安全性高的蛋白原料。二是在试验论证基础上,针对不同养殖品种、不同生理阶段,科学确定畜禽最佳阶段划分、各阶段饲料蛋白水平底限值和适宜净能值等参数,建立差异化的精准营养配方体系。三是根据不同饲料原料特性,采用微生物发酵、酶解、膨化、超微粉碎、熟化、二次制粒等原料预处理工艺,提高消化利用率。四是重视优质猪肉生产与低蛋白日粮相结合的技术研究,探索良种、良饲、良法、良品配套的养猪模式,在低蛋白日粮的情况下,做好日粮营养精准供给,有效保障猪的瘦肉率和肉品质。
2023年,公司配合饲料产量8.59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9%,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0.34万吨。
湖南华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我省首条反刍草颗粒全价饲料生产线,依托周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养殖”资源种养循环模式,实现饲草、秸秆由“草变饲料”,化草为粮。加工过程中,采用压片、发酵、酶解等工艺对稻草、秸秆、花生粕等饲草原料进行预处理,综合运用脲酶抑制因子技术、NCG提升非蛋白氮利用技术、酵母培养物瘤胃保护技术、氨基酸平衡及包被技术等,降低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适口性,减少牛羊养殖消耗精饲料用量。实现饲料成本更低,养殖效益更高。
2023年公司生产草颗粒饲料1.2万吨,可饲喂肉牛1万头,共利用稻草、玉米秸秆等地方饲草料0.6万吨。
湖南伟业动物营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饲料配方数据库系统。通过整合科研机构、饲料及养殖企业数据,创建集生产数据、云计算、养殖物联网、饲料生产品控系统于一体的“精准营养与饲养节粮数据共享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在线近红外检测、养殖端精准饲养监控等措施,为饲料及养殖企业打造一体化智能工作系统,实现精准营养与精准饲喂深度融合。平台可根据养殖场不同品种、饲喂阶段、饲养环境、管理水平、健康状态、市场畜禽价格等因素,科学设计低蛋白日粮套餐,通过精准营养调控、数字化管理实现豆粕减量替代和养殖效益最大化。
公司通过与生猪养殖、中小饲料企业合作,带动服务对象饲用豆粕消耗水平下降2~3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生产配合饲料产销量5.69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8%以下,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5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0.28万吨。
湖南粒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运用菌酶协同固态发酵技术,将地源性饲料原料开发成生物发酵饲料产品。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分解饲料原料中动物难以分解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使其转化成动物易吸收的脂肪酸、多糖等。并将大分子植物蛋白转化成易吸收的菌体蛋白、小分子蛋白、肽或氨基酸等,同时形成富含大量活性有益微生物、有机酸、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后的饲料营养成分更易被养殖动物吸收,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浪费,提高饲料的可消化吸收利用率。
公司饲料产品按照4%的平均添加量,可降低配合饲料中豆粕用量1-2个百分点。
湖南宝东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准确测定杂粮杂粕(棉粕、菜粕、花生粕、葵花粕、椰子粕、棕榈粕、小麦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替代原料的化学成分、有效能值、氨基酸消化率等营养价值参数。结合养殖生产,对不同原料配制饲料的饲喂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确定不同杂粮杂粕对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最宜添加量。生产加工过程中,利用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对杂粮杂粕以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原料进行预处理,降低其抗营养因子。根据不同阶段猪群需要,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合成氨基酸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和精准营养供给。饲料加工过程中采用二次熟化以及高温制粒技术,以提高饲料消化率。
2023年来,公司配合饲料产量23.5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9%,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0.94万吨。
永州市漓源饲料有限公司系统检测分析政策性稻谷、棉籽粕、菜籽粕、棕榈粕等原料的常规化学成分、有效能值、氨基酸消化率等营养价值参数。针对非常规饲用原料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抗营养因子、真菌毒素等质量安全风险,应用植酸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蛋白酶等酶制剂组合技术,补充养殖动物内源酶的不足,降低原料中有害因子含量,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饲料加工过程中,合理确定粉碎粒度、饲料硬度等指标,科学使用粉碎、膨化、制粒等加工方式,提高原料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保证正常养殖生产效率。
2023年,公司通过提高杂粮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等原料在配方中的使用比例,替代部分玉米、豆粕。生产配合饲料23.96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8.47%,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4.53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1.1万吨。
未来展望
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方的推广潜力不容忽视。未来,研究人员或者行业专家或将继续探索更多丰盛高效的蛋白替代品和日粮调配,以期待在保证效益和蛋鸡健康的前提下,推动养殖行业实现蜕变。
总之,蛋鸡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养殖企业能够应用这一技术,将其效益最大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完善,推动我国养殖业向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