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如何避免悲剧?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如何避免悲剧?
近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造成了多人伤亡。据资料统计,硫化氢中毒、缺氧、苯及苯系物中毒是主要原因。例如,狮山镇小塘塘新市场的雨污分流工程就发生了因硫化氢中毒导致的事故,还有黑龙江省绥化市德顺酒业的中毒和窒息事故。这些事故不仅暴露了作业环境的危险性,还突显了盲目施救的风险。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并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特点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常见的有限空间包括地下管道、污水井、储罐、发酵池等。这类空间由于通风不良、空间狭小,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给作业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事故案例分析
2024年12月,某地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发生在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污水处理池,作业人员在未进行充分通风和气体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池内,因硫化氢中毒而晕倒。随后,两名救援人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施救,也相继中毒身亡。这起事故暴露出有限空间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风检测不到位、盲目施救、安全意识淡薄等。
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明确了企业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具体要求。
配备专职监护人员
企业必须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监护人员,专门负责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监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作业前,监护人员负责解除有限空间物理隔离措施,对通风、检测等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并确认防护用品能够正常使用且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作业中监护人员要全程进行监护,与作业人员保持实时联络,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者进入有限空间参与作业。发现异常情况时,监护人员要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制止未做好安全措施盲目施救。
作业审批和应急处置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安全风险大小,明确审批要求。对于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等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要求由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书面委托的人员进行审批。由于相当一部分有限空间较大事故涉及外委外包,为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于发包作业的,企业要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承包单位有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一包了之”。应急演练方面,更加突出现场处置的重要性,明确企业要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强调有限空间出入口等醒目位置要设置警示标志,采取上锁、隔离栏、防护网等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人员未经审批进入。
高风险有限空间的监督管理
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风险的有限空间,容易造成较大事故发生,需要督促企业落实各项风险防控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工贸企业有限空间重点监管目录将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发布,根据事故等情况适时更新调整。强调要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督促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和相关企业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
安全培训和演练要求
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安全培训,对作业审批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如实记录。未经培训合格不得参与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应当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方案,按规定组织演练,并进行演练效果评估。
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标准
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危险因素的特点,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器、机械通风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并对相关用品、装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安全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存在爆炸风险的,应当采取消除或者控制措施,相关电气设施设备、照明灯具、应急救援装备等应当符合防爆安全要求。作业前,应当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监护人员应当对通风、检测和必要的隔断、清除、置换等风险管控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认防护用品能够正常使用且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确保各项作业条件符合安全要求。有专业救援队伍的工贸企业,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情况。监护人员应当全程进行监护,与作业人员保持实时联络,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者进入有限空间参与作业。发现异常情况时,监护人员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应当立即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组织科学施救。未做好安全措施盲目施救的,监护人员应当予以制止。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安排专人对作业区域持续进行通风和气体浓度检测。作业中断的,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结语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作业人员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作业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盲目施救;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