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柴油:深度加氢技术引领新能源革命
第二代生物柴油:深度加氢技术引领新能源革命
第二代生物柴油以其深度加氢生成脂肪烃为核心技术,正在引领新能源领域的革命。这项新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生物柴油存在的诸多问题,还在提高燃油性能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第二代生物柴油表现出了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长,这一技术的进步无疑将推动生物柴油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深度加氢技术:生物柴油的革新之路
生物柴油是一种以动植物油脂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液体可再生燃料,具有十六烷值高、几乎不含硫、无芳烃等特点,热值与石化柴油相当。第一代生物柴油(FAME)技术成熟,但存在热值低、凝固点高等问题,只能按照10%左右比例和石化柴油进行掺混使用。第二代生物柴油(HVO或HDRD)通过加氢脱氧等工艺改善了性能,能以任意比例与石化柴油混合使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度加氢技术是第二代生物柴油的核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脂通过催化加氢生成直链烷烃,这一过程包含了多种化学反应,主要有不饱和脂肪酸的加氢饱和、加氢脱氧、加氢脱羧基和加氢脱羰基、临氢异构化反应等。异构化反应的目的是降低产物的凝固点,使其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生产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床装置或悬浮床装置,产物收率可达75%-95%,其中直链烷烃含量可达95%以上。
性能优势:超越传统生物柴油
相比第一代生物柴油,第二代生物柴油具有硫氧含量低、密度和黏度较低、十六烷值较高和凝点较低等优点。二代生物柴油的结构及性能与石化柴油基本相同,能以任意比例添加到石化柴油中,其燃烧性能比第一代生物柴油更好,性能符合ASTM国际柴油燃料油标准(D975),也是制造生物航煤(SAF)的主要原料。
第二代生物柴油性能明显优于第一代脂肪酸甲酯,适用范围更广泛。它不仅解决了第一代生物柴油在低温下容易凝固的问题,还提高了燃料的热值和燃烧效率。此外,第二代生物柴油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储存性能,不易发生氧化变质,适合长期储存和远距离运输。
寒冷地区的应用突破
在寒冷地区,第一代生物柴油(FAME)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因为其在低温下容易结晶,导致过滤器堵塞。相比之下,第二代生物柴油(HDRD)的化学成分和性能与传统柴油相似,且不受季节性影响。在加拿大等寒冷国家,HDRD的消费量已超过FAME,成为主流生物柴油产品。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24年度加拿大生物柴油产量为74.99万立方米(约66万吨),同比增长61.80%。其中,HDRD的消费占比已达到55%,显示出其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优势。
商业化应用:从试点到规模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第二代生物柴油正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中国在生物柴油生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4个生物柴油生产基地合并年产能达50万吨。2022年,该公司生物柴油产量达40.76万吨;2023年,产量进一步增长至43.02万吨,同比增长5.54%。
全球范围内,第二代生物柴油的产能也在快速扩张。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市场,预计到2025年,欧盟将需要每年约100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到2035年这一需求将增长至1000万吨。目前,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已达到6586万吨,2009-2023年全球生物柴油年复合增长率达10.34%。预计到2050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需求量将达到每年约2550万吨。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具有良好“降碳”属性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备受关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等机构预测,从2021年到2030年,应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将是公路运输重要减排方式之一,生物航空燃油也会逐渐应用于航空领域。2021—2030年,预计生物质液体燃料使用量将超过2500万吨,在交通领域减少1.8亿吨左右的碳排放量。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长,第二代生物柴油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环境友好性,有望在交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和海运等难以电气化的领域,第二代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将成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技术。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生产工艺的优化,第二代生物柴油有望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