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法院诉前调解新案例:抗癌药物退费纠纷在线化解
京口法院诉前调解新案例:抗癌药物退费纠纷在线化解
近日,京口法院发布的一起诉前调解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涉及抗癌药物退费的纠纷,通过线上调解平台成功化解,不仅为患者挽回了经济损失,也保障了药品的安全回收。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京口法院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案件背景:抗癌药物退费引发的三方纠纷
患者李某因病情变化,需要更换治疗方案,因此希望将尚未使用的一批抗癌药物退回。这批药物价值不菲,且属于特殊药品,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李某首先联系了购药的药店,但药店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特殊药品一旦售出,原则上不予退货。李某随后向药品生产厂家求助,厂家则表示需要药店方面的配合才能进行回收处理。
三方在退费问题上陷入了僵局:患者希望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药店担心承担额外责任,厂家则顾虑药品回收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李某选择了向京口法院寻求帮助。
调解过程:线上平台助力三方沟通
京口法院接到申请后,立即启动了诉前调解程序。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和紧迫性,法院指派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陆坊琴负责此案。陆坊琴首先通过电话和视频会议,分别与患者、药店和厂家进行了沟通,详细了解各方的诉求和顾虑。
在充分掌握案情后,陆坊琴决定通过京口法院的在线调解平台,组织三方进行线上调解。该平台支持多方视频通话、文件传输和实时记录等功能,为远程调解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调解过程中,陆坊琴运用其专业的调解技巧,耐心倾听各方意见,逐一解答他们的疑虑。她向药店解释了药品回收的合法途径和安全措施,消除了药店的顾虑;同时,她也向厂家说明了患者的实际困难,争取到了厂家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多轮沟通和协商,三方最终达成了共识:药店同意配合回收药品,厂家承诺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处理,并给予患者一定比例的退款。
成果与意义:创新调解模式的示范效应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充分体现了京口法院诉前调解机制的优势。首先,线上调解平台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调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各方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调解过程,大大提高了效率。其次,专业调解员的介入,为纠纷的化解提供了有力保障。陆坊琴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成功协调了三方利益,找到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更为重要的是,这起案例为类似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医疗领域,特殊药品的退费和回收一直是个难题,既涉及患者权益,又关乎药品安全。京口法院通过诉前调解,不仅妥善解决了纠纷,还为相关问题的处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京口法院的诉前调解工作,是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京口法院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随着在线调解等创新手段的不断推广,相信京口法院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