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蚕丝被暗藏陷阱,广东多地频发诈骗案
百元蚕丝被暗藏陷阱,广东多地频发诈骗案
低价陷阱:广东多地频现蚕丝被骗局
近期,广东多地发生多起“蚕丝被骗局”,骗子利用低价诱惑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的蚕丝被。这些骗局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据广东警方通报,近期在广州市某小区,一伙骗子打着“厂家直销”“清仓处理”的旗号,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所谓“纯正蚕丝被”。不少居民贪图便宜购买后,却发现所谓的蚕丝被质量低劣,甚至散发出刺鼻的化学气味,根本无法使用。更有甚者,一些骗子在销售过程中还存在欺诈行为,如虚标蚕丝含量、以次充好等。
低价蚕丝被为何不可信?
那么,为什么百元就能买到的所谓“8斤蚕丝被”极有可能是假的呢?这要从蚕丝被的成本和市场价格说起。
根据市场情况,优质桑蚕丝每斤价格超过100元,柞蚕丝也在百元左右。仅蚕丝原料成本就远超百元,更不用说制作工艺等其他费用。正品蚕丝被的价格通常较高,例如一条60支全棉被壳加四斤蚕丝填充物的成本至少在600元以上,而知名品牌的产品成本可能达到900元,售价低于1000元的质量堪忧。
常见造假手段
骗子为了牟取暴利,往往会采取以下几种造假手段:
- 以假乱真:用化纤丝或短丝冒充蚕丝,降低成本。
- 虚标含量:实际掺杂大量非蚕丝材料,却标注高含量。
- 化学处理:使用劣质柞蚕丝并添加化学物质处理,以次充好。
如何辨别真假蚕丝被?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蚕丝被,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伪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鉴别方法:
外观检查:优质桑蚕丝为乳白色略黄,蚕丝表面有柔和光泽,不发黑、不发涩、丝质绵长,拉开表面蚕丝后,内部无成团的絮状碎蚕丝。而品质较差的蚕丝往往因添加了漂白剂等化学药品,而使其外观呈苍白色,不具光泽和润泽感,杂质较多,丝路混乱。
触感测试:优质的蚕丝触感柔顺滑腻富弹性,无硬性团块;而劣质蚕丝则触感粗糙无柔性,无润泽感,茧茎、茧块、生茧片、蛹蜕相对较多。味道带有油性或霉臭味的蚕丝均为劣质品。
燃烧测试:取少许蚕丝,点燃,优质桑蚕丝燃烧的速度慢, 边烧边收缩, 火焰离火就熄,有像头发烧焦一样的臭味,燃后成为灰、褐色粉末。而化纤材料燃烧时则会熔化并散发出刺鼻的化学气味。
标签检查:正规产品应标注成分、厂家信息及执行标准(如GB/T 24252-2019),避免购买标注不清的商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 蚕丝被执行标准:请认准GB/T 24252-2019
- 必须标注出蚕丝含量(50%—100%),买100%
- 必须明确蚕丝种类(桑蚕丝或柞蚕丝)
- 必须明确长度(短丝、中长丝、长丝),100%桑蚕丝(长丝)最好
- 填充物净重:明确填充蚕丝的净含量
- 必须标注产品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 胎套面料:一般买纯棉,40支、60支居多,不要超过80支
购买建议
为了避免落入低价陷阱,消费者在购买蚕丝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在正规商场、超市或知名电商平台购买,避免在街头巷尾或临时摊点购买。
- 理性对待低价:如果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就要提高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
- 仔细检查标签: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产品标签,确保信息完整、规范。
- 索要购物凭证:保留好购物发票或收据,以便在发现问题时维权。
随着天气转凉,蚕丝被等保暖用品进入销售旺季。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上门推销或街头叫卖的低价商品。只有提高警惕,才能有效防止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