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田华:从《白毛女》到“人民艺术家”
96岁田华:从《白毛女》到“人民艺术家”
10月12日,南京长江大桥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正在举行。96岁的田华稳坐C位,一身黑色西装搭配粉色衬衫,满头银发却难掩眼神中的坚定与从容。她身边,是王奎荣、陈宝国、李雪健等一众老艺术家,他们欢聚一堂,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这张照片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演艺圈盛宴!”的确,对于中国电影界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更是一次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致敬。
田华,这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活跃在银幕上的老艺术家,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人民艺术家”。从《白毛女》中的喜儿,到《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每一个角色都深深烙印在观众的心中,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经典。
1945年,大型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田华虽然最初并未被选为喜儿的扮演者,但她通过当场记、背熟台词的方式,最终凭借自己天生的质朴气质和精湛演技,成功塑造了银幕上经典的喜儿形象。1950年,电影《白毛女》上映,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共鸣,田华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1958年,田华在电影《党的女儿》中饰演党员李玉梅,再次展现了她深厚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这个角色不仅让她成为“党的女儿”的代名词,更让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尊敬和喜爱。茅盾曾专门发表评论文章称赞:“田华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表演,这部电影就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然而,田华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2008年开始,家中先后有四位亲人罹患癌症,包括三儿媳、二儿媳、老公苏凡以及后来因病去世的三儿子杨雪红。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田华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忧愁,也给她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给家人治病,她几乎耗光了所有积蓄,却依然坚持不接受外界援助,更不去接商业广告。在她看来,艺术家就该有艺术家的骨气,宁可省吃俭用,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为了筹集医疗费用,年过八旬的田华毅然决定复出拍戏。尽管年龄已高,身体条件不允许她再出演主角,但她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无论是配角还是友情出演,都力求做到最好。
离休后的田华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奉献给人民。她曾多次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走进老少边穷地区、厂矿部队科研一线,义务慰问演出。她还创办了“田华艺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艺术家”的深刻内涵。
9月29日,田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她身着军装,蹒跚着走上领奖台,两次敬礼的举动更是让人动容。这位曾经的“喜儿”,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却依然英姿飒爽。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德艺双馨”,什么是“人民艺术家”。
10月25日,2024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在苏州开幕。田华主演的《党的女儿》(1958 4K)作为特别展映影片,向这位功勋卓著的96岁老艺术家致敬。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字修复实验室4K修复版精致呈现,让经典得以永存。
面对家庭的困境,田华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韧精神。她不仅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对艺术的追求。她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没有党和人民就没有我的今天。”这种感恩之心,成为了她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如今的田华,虽然已经96岁高龄,但她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她依然活跃在各种电影活动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艺术是永恒的,只要生命不终结,舞台就永远不落幕”的信念。她不仅用心演戏、深情演出,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回报社会、奉献人民。她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更是奉献的一生。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田华的身影,出现在各种电影活动和公益事业中。我们相信,这位“人民艺术家”一定会继续用她的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